茂林髡取未应贫,政恐书材窘伯珍。
更请作桥通夜盗,可怜辛苦涉沟人。
茂林髡取未应贫,政恐书材窘伯珍。
更请作桥通夜盗,可怜辛苦涉沟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葛胜仲所作的《蒙文中县丞以诗送苦笋走笔六首为谢》系列中第四首,主题围绕着对友人赠送苦笋这一礼物的感怀与回应。
首句“茂林髡取未应贫”,诗人以“茂林”象征丰富的资源与生活之源,通过“髡取”(砍伐)的动作,表达了一种对自然馈赠的珍惜与利用。这里暗含了虽有所取,但并非贫乏之意,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次句“政恐书材窘伯珍”,“政恐”即正担心的意思,“书材”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书写材料或知识的载体,“窘”则表示短缺或困难。“伯珍”可能是指某位尊贵的收藏家或学者。此句表达了诗人对知识或文化传承的担忧,担心在物质或精神层面的匮乏会限制知识的积累与传播。
后两句“更请作桥通夜盗,可怜辛苦涉沟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提出希望修建桥梁,不仅方便白天通行,也希望能解决夜晚行人过河的困难,尤其是那些辛苦劳作、穿越沟渠的人们。这里不仅体现了对实际生活问题的关注,更蕴含了诗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与同情,以及希望通过实际行动改善社会状况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述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对知识传承的忧虑、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人文关怀,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社会现实的敏感观察与积极思考。
圣人嘉异种,移对诵弦堂。
双本无今古,千年任雪霜。
右旋符地顺,左纽象乾纲。
影覆诗书府,根盘礼义乡。
盛同文不朽,高与道相当。
洙泗滋荣茂,龟蒙借郁苍。
毓灵全木帝,钟秀极勾芒。
气爽群居席,烟凝数仞墙。
阴连槐市绿,子落杏坛香。
布露周千尺,腾凌上百常。
傍欺泮林小,远笑峄桐黄。
屹若擎天柱,森如出日桑。
风中雕虎啸,云际老龙骧。
直欲惊魑魅,端疑待凤凰。
鳞差阙巩甲,干错羽林枪。
大节忠臣概,坚心志士方。
鲁宫侵不得,秦火纵何伤。
宣子休誇树,姬人漫爱堂。
松卑虚视爵,花贱柱封王。
谁念真儒迹,何当议宠章。
寒应消尽,丽日添长,百花未敢先拆。
冷艳幽香,分过溪南春色。
调酥旋成素蕊,向碧琼、枝头匀滴。
愁肠断,怕韶华三弄,雪映溪侧。
应是酒阑人静,香散处、惟见玉肌冰格。
细细疏风,清态为谁脉脉。
芳心向人似语,也相怜、风流词客。
待宴赏,伴娇娥、和月共摘。
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
苦吟僧入定,得句将成功。
是事精皆易,唯诗会却难。
因携一家住,赢得半年吟。
吟馀潮入浦,坐久烧移山。
三年清似水,六月冷如冰。
一通红锦重,三事紫罗轻。
瘦肌寒带粟,病眼馁生花。
避乱一生多,雪留寒竹寺舍冷。
风撼早梅城郭香,画毬轻蹴壶中地。
綵索高飞掌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