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回先生过湖州东林沈氏,饮醉,以石榴皮书其家东老庵之壁云:「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馀。白酒酿来因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西蜀和仲,闻而次其韵三首。东老,沈氏之老自谓也,湖人因以名之。其子偕作诗,有可观者·其一》
《回先生过湖州东林沈氏,饮醉,以石榴皮书其家东老庵之壁云:「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馀。白酒酿来因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西蜀和仲,闻而次其韵三首。东老,沈氏之老自谓也,湖人因以名之。其子偕作诗,有可观者·其一》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凄凉雨露三年后,仿佛尘埃数字馀。

至用榴皮缘底事,中书君岂不中书。

(0)
注释
凄凉:悲凉、冷清。
雨露:比喻恩泽或遭遇。
三年后:经过了很长时间。
尘埃:微小的尘土,这里比喻遗留的痕迹。
数字馀:极少数,微不足道。
至用:为何使用。
榴皮:石榴皮,可能指代某种装饰物。
缘底事:因为什么原因。
中书:担任中书的职责。
岂:难道。
翻译
三年后的凄凉雨露,只剩下微不足道的尘埃般痕迹。
为何要用榴皮来装饰,难道你中书君不是真正的中书?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乐于淡泊的生活态度。开篇“凄凉雨露三年后,仿佛尘埃数字馀”两句,通过对时间流逝和物是人非的表达,抒发了作者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待遇之物持有淡然之心的态度。接下来的“至用榴皮缘底事,中书君岂不中书”则展示了诗人在饮酒之际,以石榴皮作为书写工具,在墙壁上留下诗句的情景。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艺术的即兴表达。

全诗通过对比富与贫、忧与乐,表明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馀"两句,既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观察,也是对个人精神追求的一种宣言。诗人认为真正的幸福不在于物质的富足,而在于心灵的满足和生活的自得其乐。

"白酒酿来因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两句,则进一步展示了作者的豪放与豁达。他用好客的态度对待朋友,用黄金换取书籍的行为,彰显出他重视文化和精神财富的价值观念。

总体而言,此诗不仅展现了苏轼先生的人生哲学,也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寄送潘文叔恭叔二首·其二

已道衡州远,而今又广州。

埙篪君膝下,风雨我蛮陬。

至矣贫而乐,谁云富可求。

斯文失张吕,吾道属朱刘。

(0)

寄送于去非三首·其三

假馆我多暇,驱车君苦忙。

近时成契阔,远去益凄凉。

闻说催归骑,何由把别觞。

归心擢章贡,远目溯沅湘。

(0)

挽朱通判

堆胜题诗尚可怀,异时吴楚渺何哉。

传闻屡作南州佐,政自不妨三径开。

准拟归舟成再见,惊嗟玉树有新摧。

要知盛德亡穷处,连璧光辉看后来。

(0)

送韩建宁赴召二首·其二

忆公典选继昌黎,是我学人行卷时。

香火奉祠虽觖望,簿书栖邑尚淹期。

长年敢有飘零恨,末路欣逢陶冶私。

自度才能不堪举,直思求地勉寒饥。

(0)

送叙浦吕主簿

参佐已能迎刃解,弦歌更整乱丝棼。

胡为易地皆驰誉,信是高才本出群。

良木更须深雨露,善禾端自力耕耘。

仕途似子诚难遇,别语如余敢不勤。

(0)

送吴提刑赴召三首·其二

连朝欲作送公诗,以颂悬知孰愈规。

万事要当明本末,一身切莫计安危。

老农不过除荑稗,良药安能弃朮芝。

勿谓常谈便轻鄙,献言端自戒新奇。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