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空多士,谁为国重轻。
列城七十二,死者一书生。
稷下空多士,谁为国重轻。
列城七十二,死者一书生。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刘克庄的《杂咏一百首》中的第二十三首。诗中“稷下空多士,谁为国重轻”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现象的感慨。稷指的是粮仓,空多士则是形容官员众多而无用。在这里,刘克庄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抒发了自己的忧虑之情——国家的人才虽多,但真正能够担负重任的人却少之又少。
“列城七十二,死者一书生”这句则描绘了一场惨烈的战争或是战役。列城指的是城池众多,而七十二这里很可能是一个夸张的说法,用来强调规模宏大。然而,在这样宏伟壮观的背后,却隐藏着一场场血腥和死亡——“死者”表达了战争带来的悲剧与牺牲。最后,“一书生”则意味着即使是大量的牺牲,亦或仅凭一纸文书就能记录下来。这不仅反映出古代战争中生命的轻重,也体现出了历史记载的简洁和残酷。
整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鲜明的对比以及简练有力的语言,展现了刘克庄对于当时社会问题的严肃关注。
桑柘满江村,西斋接海门。
浪冲高岸响,潮入小池浑。
岩树阴棋局,山花落酒樽。
相逢亦留宿,还似识王孙。
十里蒹葭入薜萝,春风谁许暂鸣珂。
相如渴后狂还减,曼倩归来语更多。
门枕碧溪冰皓耀,槛齐青嶂雪嵯峨。
野桥沽酒茅檐醉,谁羡红楼一曲歌。
暖溪寒井碧岩前,谢傅宾朋盛绮筵。
云断石峰高并笋,日临山势远开莲。
闲留幢节低春水,醉拥笙歌出暮烟。
闻道诗成归已夕,柳风花露月初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