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山束一溪,溪流绕山外。
时有问津人,桃源闻犬吠。
众山束一溪,溪流绕山外。
时有问津人,桃源闻犬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环绕、隐秘幽深的自然景观,同时融入了桃花源的典故,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众山束一溪,溪流绕山外。” 开篇以“众山”与“一溪”的对比,展现出山峦环抱、溪水蜿蜒的壮丽景象。山与水的和谐共存,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也暗示着某种隐秘或未知的存在。溪流在山间穿梭,最终绕过山的外围,形成了一种动态与静态的平衡之美。
“时有问津人,桃源闻犬吠。” 这两句则引入了桃花源的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想象空间。在这样的山水之间,偶尔会有寻路的人出现,他们或许是在寻找传说中的桃花源。而远处的犬吠声,则仿佛是桃花源中生活的迹象,进一步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里不仅描绘了一幅自然风光的画卷,还蕴含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和巧妙的文化典故引用,构建了一个既现实又充满想象的世界,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巍巍太阴山,厓壁拔崭峭。
积水嵌层墟,凛若太古造。
冻深草木坚,僵立势难挠。
高寒横障空,阳景未尝到。
邻有羲和墓,欲问莫可吊。
如何于此地,独不被临照。
至今山中乌,无性识晴昊。
聊为志其事,因之发长啸。
荒台草绿鹧鸪飞,剑化龙津事已非。
故国遗臣空北望,他乡作客独南归。
新祠海上经秋雨,旧业林间半掩扉。
读罢遗文肠欲断,桐城何处一沾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