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五不去国,金陵深惧君。
校存知必毁,书在已如焚。
自是清流祸,非干比党分。
归欤虽幸矣,恨未效朱云。
郑五不去国,金陵深惧君。
校存知必毁,书在已如焚。
自是清流祸,非干比党分。
归欤虽幸矣,恨未效朱云。
这首五言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郑五的担忧和对时局的忧虑。首句“郑五不去国”暗示郑五可能被迫离开国家,而“金陵深惧君”则透露出金陵(可能指京城)对郑五的深深忧虑。接下来,“校存知必毁,书在已如焚”揭示了对知识和文献可能遭受破坏的隐忧,暗指政治动荡可能导致文化典籍的流失。
诗人认为“自是清流祸”,即当前的困境是由正直人士受到牵连的后果,而非单纯的朋党之争。“非干比党分”进一步强调问题的根源并非个人恩怨,而是更深层次的社会矛盾。最后,“归欤虽幸矣,恨未效朱云”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能够回归的欣慰,但也遗憾未能像汉代的朱云那样直接抗争,以保护正义。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寓言性较强的政治讽刺诗,通过隐晦的表达,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满和对朋友安危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