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一遗叟,块然穷巷居。
门前是川陆,反背卧枕袪。
兴来座援琴,忽忽味《关雎》。
但愿致樽酒,岂忧无斗储。
野牧亦乘马,家池还钓鱼。
偶思荣启期,益喜鬓白初。
日夕粗充饥,呼儿掇园蔬。
行登逸民舟,坐愧长者车。
倏值体中佳,未尝废三馀。
理生且自昧,安忍限众徂。
屏迹岂无素,立诚非甚疏。
杜门草《太玄》,落草赋《子虚》。
大贾倾十万,一名终不书。
小人苟片善,言下辄纪渠。
不然少年长,百万看一樗。
过此任老圃,笑歌立倚锄。
道门演空言,未必死录除。
江海一遗叟,块然穷巷居。
门前是川陆,反背卧枕袪。
兴来座援琴,忽忽味《关雎》。
但愿致樽酒,岂忧无斗储。
野牧亦乘马,家池还钓鱼。
偶思荣启期,益喜鬓白初。
日夕粗充饥,呼儿掇园蔬。
行登逸民舟,坐愧长者车。
倏值体中佳,未尝废三馀。
理生且自昧,安忍限众徂。
屏迹岂无素,立诚非甚疏。
杜门草《太玄》,落草赋《子虚》。
大贾倾十万,一名终不书。
小人苟片善,言下辄纪渠。
不然少年长,百万看一樗。
过此任老圃,笑歌立倚锄。
道门演空言,未必死录除。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充满了淡泊名利、享受自然的哲学意味。
开篇“江海一遗叟,块然穷巷居”,诗人以“遗叟”自比,形象地描绘出一位远离尘嚣、独居深巷的隐士形象。接着“门前是川陆,反背卧枕袪”,写出了这位隐士与世隔绝的生活环境,以及他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他虽身处川陆之间,却仿佛与外界隔绝,独自一人,背对着世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兴来座援琴,忽忽味《关雎》”,展现了隐士在兴致来时,弹奏古琴,品味《关雎》之乐的情景。《关雎》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这里不仅体现了隐士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也暗示了他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但愿致樽酒,岂忧无斗储”,表达了隐士对物质生活并不追求的态度,他只希望有酒可饮,对财富并无过多的渴望。这种超脱世俗的心态,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自由和平静。
接下来的几句“野牧亦乘马,家池还钓鱼”,描绘了隐士日常生活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他与自然界的生灵一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偶思荣启期,益喜鬓白初”,通过引用古代贤人荣启期的故事,表达了隐士对自己年华老去的坦然接受,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同时,他因鬓发初白而感到喜悦,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乐观态度。
“日夕粗充饥,呼儿掇园蔬”,描述了隐士简朴的生活方式,他依靠园中的蔬菜充饥,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这种简单而真实的生活,正是隐士所追求的幸福。
“行登逸民舟,坐愧长者车”,通过对比隐士的舟车与世俗的车马,进一步强调了他与世隔绝、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他虽然羡慕那些拥有豪华车马的人,但更珍视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道门演空言,未必死录除”,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理解,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内心的修为,而非外在的功名利禄。即使在死后,这种智慧也不会被遗忘或抹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也是诗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的体现。
王子回船,还只是、戴公无兴。
试思之、雪中林壑,琼辉玉映。
佳客冲寒来半夜,主人扫雪开三径。
便拥炉、命酒炙车螯,才相称。前古事,休重咏。
翻旧案,行新令。唤官奴秉烛,肉屏围定。
画角吹梅天未晓,金钗剪烛人初静。
更新词、一曲满江红,君须听。
认霜绡。烟丝粉晕轻飘。
隐隐见、云开花弄,一轮明月堆高。
桂如眉、双描非敞,桃疑面、半朵同姚。
蜀锦为茵,齐纨作扇,微凉依约井桐摇。
应怜取、断肠花色,欲并小鬟娇。
还指点、银瓶玉斗,缓汲徐浇。
看迷离、流黄残影,徘徊懒下花梢。
露侵衣、宵猊欲尽,风吹带、别鹤难调。
银蒜愁搴,金荃羞咏,一庭花月冷纤腰。
知何处、陈王八斗,罗袜赋蘅皋。
空抛却、画中人在,良夜频消。
袁生把臂。珍重频相谓。从少日,依堂背。
丸熊良已苦,坩鱃谁曾馈。
图反哺,清霜几下慈乌泪。太息钦君意。
菽水君何愧。门子洁,风人贵。
母持灵寿杖,儿作斑衣戏。
歌一阕,为君侑祝千秋岁。
苍烟古木。渐暝入小溪,鸥鹭如玉。
斜倚孤篷眺晚,毳裘寒肃。
秋娘渡口山横处,旧曾寻、五陵芳躅。
画楼灯火,如今冷落,尘满花屋。奈景物因人反复。
算千古风流,今有谁续。苕水东边月上,酒醒人独。
角声吹、老梅三弄,想依稀、曾梦蛾绿。
西风回首,山中有人,满头黄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