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能独立,三径漫相随。
閒逐人行止,先知路险夷。
倚凭吟望久,将饮醉归迟。
携到遥林下,尤宜倒接䍦。
一枝能独立,三径漫相随。
閒逐人行止,先知路险夷。
倚凭吟望久,将饮醉归迟。
携到遥林下,尤宜倒接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藤杖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藤杖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以及它在人们生活中的实用与陪伴意义。
首联“一枝能独立,三径漫相随”,以“一枝”与“三径”形成对比,既突出了藤杖的独立之美,又暗示了其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仿佛在说藤杖虽独立于世,却也乐于与周围的环境相伴相随,展现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哲学。
颔联“闲逐人行止,先知路险夷”,进一步描绘了藤杖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它似乎能够感知人的行动,预知道路的平坦或崎岖,暗含着藤杖不仅是行走的辅助工具,更是生活的向导和伴侣,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颈联“倚凭吟望久,将饮醉归迟”,通过“倚凭”、“吟望”、“将饮醉归迟”的细节,展现了使用藤杖时的悠闲与惬意。这里不仅描绘了使用藤杖时的情境,更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
尾联“携到遥林下,尤宜倒接䍦”,最后两句将场景拓展至遥远的森林之中,藤杖在这里显得更加得心应手,仿佛是自然的一部分,与之融为一体。这一句不仅强调了藤杖的实用性,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藤杖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作为生活工具的功能性,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主题。诗中充满了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美,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古时张旭善草书,草书名重人难如。
不攻草书攻墨竹,有孙今向虞山居。
醉吟先生醉乡客,清风两腋生衣□。
溪藤求写作便面,形影半弯堪捲舒。
白云孤飞洒苍雪,墨汁忽吐金蟾除。
相灵何处报琴瑟,九疑一望连郊墟。
琅玕不碎铁如意,翡翠却胜红芙蕖。
秋声彷佛动毫末,风吹仙梦游华胥。
先生爱我旧莫逆,珍重示我过茅庐。
蔷薇露香为沐手,老眼披玩尘消除。
□飙满座惬清兴,抵用金杯浮玉蛆。
纷纷花草空自媚,此君敬慕心长虚。
愿留高枝款栖凤,莫取长竿供钓鱼。
人生踪迹类萍水,日月安可延居诸。
平生共保岁寒节,白发满头情有馀。
《张廷瑞画竹为陈体方》【明·徐庸】古时张旭善草书,草书名重人难如。不攻草书攻墨竹,有孙今向虞山居。醉吟先生醉乡客,清风两腋生衣□。溪藤求写作便面,形影半弯堪捲舒。白云孤飞洒苍雪,墨汁忽吐金蟾除。相灵何处报琴瑟,九疑一望连郊墟。琅玕不碎铁如意,翡翠却胜红芙蕖。秋声彷佛动毫末,风吹仙梦游华胥。先生爱我旧莫逆,珍重示我过茅庐。蔷薇露香为沐手,老眼披玩尘消除。□飙满座惬清兴,抵用金杯浮玉蛆。纷纷花草空自媚,此君敬慕心长虚。愿留高枝款栖凤,莫取长竿供钓鱼。人生踪迹类萍水,日月安可延居诸。平生共保岁寒节,白发满头情有馀。
https://shici.929r.com/shici/YDPftTk.html
绛山高峨峨,绛水流汤汤。
山水出雄固,城池建封疆。
万家烟树迷,屋宇连垣墙。
鸡犬自鸣吠,风俗多淳良。
爰有读书院,轮奂居中央。
青衿日济济,探讨攻文章。
岂惟惜一馀,亦乃明五常。
规模似邹鲁,时世逢虞唐。
学成致登用,高步纡岩廊。
而君昔此游,别来岁己长。
丹青写其图,以慰心遑遑。
怀土众所同,伟哉重义方。
作诗为赞美,攸久期播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