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后东南乱,七国同日叛。
条侯天上下将军,兽走鸟飞各骇散。
伯禄奇谋忽见弃,庸人多鄙推锋计。
白头举事笑无成,当年枉说铜盐利。
天下皆一家,奈何同仇雠。
岂真具反相,此事固有由。
君不见,博局区区小技耳,争道乃杀吴太子,吴王之谋自此始。
五十年后东南乱,七国同日叛。
条侯天上下将军,兽走鸟飞各骇散。
伯禄奇谋忽见弃,庸人多鄙推锋计。
白头举事笑无成,当年枉说铜盐利。
天下皆一家,奈何同仇雠。
岂真具反相,此事固有由。
君不见,博局区区小技耳,争道乃杀吴太子,吴王之谋自此始。
这首清代张晋的《读<史记>四十首(其二十八)七国反》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描绘五十年后东南地区发生的动乱,七个诸侯国同时背叛的情景,展现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条侯天上下将军"一句,可能指的是汉代名将周亚夫,他在此时被赋予重任平定叛乱,但诗中暗示他的智谋被忽视,庸人掌权。
"伯禄奇谋忽见弃,庸人多鄙推锋计",表达了对谋略被轻视和庸人决策的讽刺,而"白头举事笑无成"则暗指那些年长者空有理想却未能实现。诗人提到铜盐利,可能是指诸侯间的经济竞争与矛盾。
接下来,诗人指出天下本应一体,不应互相视为仇敌,暗示七国之乱并非单纯的反叛,而是有深层次的原因。最后以"博局区区小技耳"比喻国家大事被看作儿戏,吴太子之争成为吴王阴谋的导火索,揭示了历史事件背后的复杂政治斗争。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史实为基础,融入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权谋的洞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