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亭倚危矶,苍莽澹无迹。
幽人时往来,濯足坐苔石。
芰荷露涓涓,蒲苇风淅淅。
物性机尽忘,上下皆自适。
遥峰敞空翠,落日洞深碧。
悠然一舒啸,造化亘今昔。
圣门竟渊邃,世路何逼仄。
遐哉古人心,日暮坐相忆。
虚亭倚危矶,苍莽澹无迹。
幽人时往来,濯足坐苔石。
芰荷露涓涓,蒲苇风淅淅。
物性机尽忘,上下皆自适。
遥峰敞空翠,落日洞深碧。
悠然一舒啸,造化亘今昔。
圣门竟渊邃,世路何逼仄。
遐哉古人心,日暮坐相忆。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王翰的《题潮州鸢飞鱼跃亭》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诗人在虚亭中倚靠在高峻的岩石上,周围环境广阔而深远,没有明显的痕迹,显得宁静而淡泊。隐士不时地前来,洗净双脚,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享受这份宁静。
池塘中的菱叶和荷花滴露,微风吹过蒲苇发出沙沙声,诗人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忘却了世间的机巧,感到身心的自在。远处的山峰显露出空灵的翠色,夕阳透过深邃的洞穴投下斑斓的光影。诗人在此时悠然长啸,感叹自然的永恒与变迁。
他进一步联想到儒家学说的深邃,与尘世间的狭窄道路形成对比,对古代隐士的超脱心境表示赞叹。最后,诗人不禁在日暮时分怀念起那些古人的淡泊与自由,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向往和共鸣。整首诗以景寓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纷扰的反思。
移得明珠,聘来碧玉,须知我见犹怜。
打桨亲迎,归帆鸥梦同圆。银屏十二香深处。
耐春寒、半臂应添。好留连、翠幕朱阑,月静花妍。
海门秋老鱼龙定,称词人彩笔,黛染轻烟。
一斛香螺,替描十样眉尖。
为它更祝宜男佩,慰含饴、笑卜堂前。
捲湘帘、回首东风,流水当年。
问生绡、连番画出,如何画得愁绪。
碧云天外秋如水,中有飞仙归路。仙不语。
仙已在瑶台,十二珊珊步。披图认取。
甚玉镜缘悭,金环梦冷,并作断肠谱。前生恨。
只结三年鸳侣。招魂还唱骚赋。
未容仙果人间种,也被春风吹去。留且住。
空剩了、昙花小影熏香护。零烟断絮。
潘鬓已星星,两般■■,付与玉箫诉。
犹记春时,新梦破、乳莺初啭。
曾几日、韶光都尽,骤惊心眼。
蒲叶欹风寒翠色,榴花著雨垂红瓣。
最伤情、时物总如前,亲难见。悬艾虎,飘金线。
敲画鼓,轰雷电。看儿童绕膝,更教肠断。
楚些空传骚客恨,江涛似诉曹娥怨。
愿相逢、角黍入重渊,逢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