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同怀侣,悠然独夜思。
风凄闻角处,月落倚楼时。
计拙陶潜酒,心忧阮籍诗。
千山芳蕙歇,策杖复何之。
不见同怀侣,悠然独夜思。
风凄闻角处,月落倚楼时。
计拙陶潜酒,心忧阮籍诗。
千山芳蕙歇,策杖复何之。
这首《秋夜》由明代诗人谢榛所作,描绘了深秋夜晚的孤独与思绪。
首句“不见同怀侣”,点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似乎在感叹身边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接着“悠然独夜思”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独的情绪,诗人独自在夜晚沉思,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思绪。
“风凄闻角处,月落倚楼时。”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氛围。凄凉的风声伴随着远处传来的号角声,月光逐渐消逝,诗人独自倚靠在楼阁上,这样的场景更加衬托出诗人的孤独和忧郁。
“计拙陶潜酒,心忧阮籍诗。”这里引用了古代两位文人陶渊明和阮籍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陶潜饮酒以解忧,阮籍则通过诗歌抒发内心的苦闷,而诗人此时或许也在寻找类似的慰藉,但似乎并未找到真正的解脱。
最后,“千山芳蕙歇,策杖复何之。”诗人望着远处的千山,芳草已歇,仿佛预示着一切美好事物的消逝。他手持拐杖,不知该走向何处,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引用,展现了诗人面对孤独和困境时的深刻思考和情感波动,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浮玉山中曾把臂,风景依稀如隔世。
常叹空门无定踪,此生何处求真谛。
秋风一棹过钱塘,闻说吾师在上方。
扶杖入山急相访,灵隐寺中松隐堂。
方鞋破衲出相见,怪我年来华发变。
相逢不作世间言,指点前山云几片。
半榻跏趺双树边,笑谈隐隐生云烟。
论交共结三生约,出世同参一指禅。
新诗别后多如此,总是禅机非绮语。
胜地何须论虎溪,高风不用推支许。
须臾残照下雷峰,送客松关第几重。
悠悠此别何时遇,愁听云堂薄暮钟。
去年九月客吴门,忆汝凄凉欲断魂。
今年汝作吴门客,一望关河千里隔。
我家兄弟大参商,岁岁年年俱异乡。
梦回闽海风尘远,目极吴门匹练长。
秋风飒飒秋光老,登高望远伤怀抱。
天涯游子滞还期,篱下黄花为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