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窗讵曰尚高閒,辟达重华志仰攀。
越若临民慎恭已,克知图易在思艰。
明窗讵曰尚高閒,辟达重华志仰攀。
越若临民慎恭已,克知图易在思艰。
这首诗出自清朝乾隆皇帝弘历之手,名为《明窗一首》。诗中以“明窗”为题,借物喻人,表达了作者对于光明、高远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首句“明窗讵曰尚高闲”,开篇即以“明窗”象征内心的明亮与高远,表达出作者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并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高雅与闲适之中。这里的“高闲”既指环境的高雅宁静,也暗含着心灵的高洁与闲逸。
次句“辟达重华志仰攀”,进一步阐述了作者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辟达”意为开辟道路,这里可以理解为开拓进取的精神;“重华”则可能指的是儒家所推崇的文治武功,或是更深层次的文化与道德修养。整句表达了作者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不断攀登、不断超越的决心和意志。
第三句“越若临民慎恭已”,这一句转而从政治治理的角度出发,强调了领导者在面对民众时应保持谨慎与恭敬的态度。这里的“越若”可能是指超越常规或超越自我,强调在治理国家、面对百姓时,领导者应当超越个人的私欲,以百姓的利益为先,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
最后一句“克知图易在思艰”,总结了前文的思考与行动,指出真正的智慧和成功往往来自于对困难的深入思考和不懈努力。这句话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不应畏惧艰难,而应通过深思熟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目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明窗”的意象,以及对个人修养、政治治理、以及面对困难的态度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于人生智慧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