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经行处,山前与水阳。
磬声深小院,灯影迥高房。
落宿依楼角,归云拥殿廊。
羡师闲未得,早起逐班行。
闻道经行处,山前与水阳。
磬声深小院,灯影迥高房。
落宿依楼角,归云拥殿廊。
羡师闲未得,早起逐班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侣在山中寺庙的宁静生活景象。开篇“闻道经行处,山前与水阳”两句,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细节,展现了僧人的修行场所,这个地方位于山的前面,与水相伴,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山水寺庙环境。
接下来的“磬声深小院,灯影迥高房”两句,则通过对声音和光线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和谐之美。磬石的声音在深邃的小院中回荡,而灯光在高耸的房屋上投下斑驳的影子,突出了寺庙夜晚的宁静与神秘。
“落宿依楼角,归云拥殿廊”两句,则描绘了僧人日暮时分,栖息于楼角之下的情景。同时,归来的云雾环绕在殿堂的走廊上,增添了一份超脱尘世的氛围。
最后,“羡师闲未得,早起逐班行”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僧侣悠闲生活的羡慕之情。尽管自己尚未达到那种境界,但仍旧努力模仿他们早起诵经的修行方式,展现了一种对佛法修炼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示了一个超然于世俗纷扰之外、宁静致远的宗教生活状态。
重来未觉雕栏改,林容褪妆微瘦。
深榭漏斜阳,转清阴閒昼。
芳株飘彩绺,已过了、上红时候。
一碧匆匆,啄馀梅子,枝头如豆。
细雨洗尘襟,供新茗、还逢旧人如旧。
慵觅少年心,任瞢腾中酒,青萍池面皱。
漫窥映、龙钟双袖。却又是、怨宇声声,送好春归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