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中秋无月二首·其一》
《中秋无月二首·其一》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去年此夕海云开,此夕今年山雾来。

若使月明照潭水,恐惊飞雁一徘徊。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月缺的情景,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感慨以及对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期待。

首句“去年此夕海云开”,以“海云开”象征去年中秋之夜,天空澄澈,明月高悬,海面上的云雾散去,展现出一片清朗的景象。这里的“海云开”不仅指自然界的云雾消散,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开阔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次句“此夕今年山雾来”,与前一句形成鲜明对比,点明今年中秋之夜,山间雾气弥漫,遮蔽了明月,使得夜色显得朦胧而压抑。这不仅是自然现象的变化,也是诗人情感状态的写照,暗示了他面对现实时的些许失落或无奈。

后两句“若使月明照潭水,恐惊飞雁一徘徊”,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设想如果月光照亮了潭水,那将是一幅多么宁静美丽的画面,但同时又担心如此美景会惊扰到正在潭边飞翔的雁群,让它们停下脚步,陷入思考或停留。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月光下的潭水可以看作是理想中的和谐与平静,而雁群则代表了自然界的生命与自由。诗人通过这一设想,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打破这份宁静与和谐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的期待与对现实生活中自然与人心和谐共处的渴望。在对比与想象中,蕴含着深沉的情感与哲思,引人深思。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破虏凯歌二十四首·其十

七宝为床坐殿衙,金猊双立喷飞霞。

自缘积恶难安享,不得全躯作帝羓。

(0)

春贴子词.皇后阁五首·其一

沼荇微生绿,宫梅暗度香。

五云凝紫禁,一气转青阳。

(0)

西湖三首·其一

晓镜初开淑景明,使君风味一般清。

舟从菡萏林中过,人在鲸鲵背上行。

妙舞屡翻红药燕,清词时啭紫薇莺。

赓歌久矣虚前席,肯向樽前恋曲生。

(0)

山楼秋夜

孤形侣云汉,凉思满山楼。

高树自吟籁,清樽聊赏幽。

检书初志动,抚剑壮心留。

蟋蟀不知事,喧声何不休。

(0)

雨中花令.吴兴道中,颇厌行役,作此曲寄武林交旧

山雨细、泉生幽谷,水满平田。

雪茧红蚕熟后,黄云陇麦秋间。

武陵烟暖,数声鸡犬,别是山川。

嗟老去、倦游踪迹,长恨华颠。

行尽吴头楚尾,空惭万壑千岩。

不如休也,一庵归去,依旧云山。

(0)

湘东苑

湘东王好开芳甸,亭台环绕朱栏遍。

就中应教谁最多,庾信江淹日欢宴。

七十里围高木栅,花柳烧残少颜色。

取次华林建邺边,奚不移归帝王宅。

曾经行处蘋芜漫,赖此名存悉歆羡。

安知飞来不是旧时莺,舞去都非昔年燕。

风擘残桃过短墙,更无人管任斜阳。

惜春犹有伤心者,认作徐娘半面妆。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