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亡遗迹几千年,南北分明限以天。
试问大江东去浪,可曾经过外洋船。
兴亡遗迹几千年,南北分明限以天。
试问大江东去浪,可曾经过外洋船。
这首诗《金陵杂诗(其二)》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通过对比历史与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慨。
首句“兴亡遗迹几千年”,开篇即点出历史的悠久与沧桑,兴盛与衰败的痕迹跨越了数千年的时间长河。这里的“兴亡”不仅指国家或政权的更迭,也涵盖了个人命运的起伏,以及文明的兴衰。接着,“南北分明限以天”一句,描绘出地理上的界限,南北之间的差异仿佛被天空所划定,暗含着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试问大江东去浪,可曾经过外洋船。”这两句诗将自然景观与历史进程巧妙结合,以长江的东流为喻,探讨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前进。长江之水滚滚东流,象征着时间的不可逆和历史的不断向前推进。而“可曾经过外洋船”则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引人深思的问题:在历史的长河中,外来的船只是否曾经穿越过这片土地?这不仅是对历史交流与融合的思考,也是对开放与包容精神的呼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时间、空间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开放与融合的向往。
今春扶病移沧海,几度承恩对白花。
送客屡闻帘外鹊,销愁已辨酒中蛇。
瓶开枸杞悬泉水,鼎鍊芙蓉伏火砂。
误入尘埃牵吏役,羞将簿领到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