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
不画长林与巨植,独画峨嵋山西雪岭上万岁不老之孤松。
崖崩涧绝可望不可到,孤烟落日相溟濛。
含风偃蹇得真态,刻画始信天有工。
我恐毕宏、韦偃死葬虢山下,骨可朽烂心难穷。
神机巧思无所发,化为烟霏沦石中。
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像略与诗人同。
愿公作诗慰不遇,无使二子含愤泣幽宫。
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
不画长林与巨植,独画峨嵋山西雪岭上万岁不老之孤松。
崖崩涧绝可望不可到,孤烟落日相溟濛。
含风偃蹇得真态,刻画始信天有工。
我恐毕宏、韦偃死葬虢山下,骨可朽烂心难穷。
神机巧思无所发,化为烟霏沦石中。
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像略与诗人同。
愿公作诗慰不遇,无使二子含愤泣幽宫。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理论家苏轼的作品,表达了他对欧阳修所藏石屏上的画作的赞美和鉴赏。诗中通过对画中的意境和技法的描述,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
首句“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直接点出了诗人对这块石屏上所绘内容的好奇与赞赏,通过“何人”一词,表达了对画者身份的探究,同时,“上有水墨希微踪”则描绘出画作中淡雅的笔触。
接着,“不画长林与巨植,独画峨嵋山西雪岭上万岁不老之孤松”详细说明了画中的内容,不是平常的树木,而是一幅孤立的、生长在峨嵋山西雪岭上的千年古松。这不仅展示了画家的选择,而且也象征着坚韧不拔和永恒不朽。
“崖崩涧绝可望不可到,孤烟落日相溟濛”则描绘出画中山峦的险峻与远离尘世的意境,以及诗人对那未知世界的向往。这里,“孤烟”和“落日”共同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在“含风偃蹇得真态,刻画始信天有工”中,苏轼赞美了画作中的生动与自然,以及对画家技艺的肯定。这里,“含风偃蹇”形容画中的松树姿态舒展而不失自然,“刻画始信天有工”则表达了诗人认为这幅作品是上天所赐的绝妙之作。
随后,“我恐毕宏、韦偃死葬虢山下,骨可朽烂心难穷”一句中,苏轼通过对古代画家毕宏和韦偃的提及,表达了对他们技艺超群而又无人能继承的哀叹。这里,“骨可朽烂心难穷”则形容诗人对这些画家的敬意与不易解之情感。
“神机巧思无所发,化为烟霏沦石中”这句表达了苏轼认为那些古代画家的心血和智慧,如今已随风消散,融入自然之中,成为山石的一部分。
最后,“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像略与诗人同。愿公作诗慰不遇,无使二子含愤泣幽宫”则是苏轼对欧阳修的赞誉和建议。他认为历史上的画家往往不是平凡之辈,他们在描绘自然景象时与诗人的情感相通。因此,他希望欧阳修能通过作诗来慰藉那些未被世人理解的艺术家,避免他们的灵魂在幽暗之中含愤而泣。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一幅画作的鉴赏,更是苏轼对于艺术、自然和生命永恒主题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