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鉴高悬已自公,修严官禁不通风。
樊墙便有河山隔,梦寐犹疑笑语同。
离索暂应疏酒盏,往来争敢递诗筒。
灯花预报杨园约,端的钗头缀玉虫。
衡鉴高悬已自公,修严官禁不通风。
樊墙便有河山隔,梦寐犹疑笑语同。
离索暂应疏酒盏,往来争敢递诗筒。
灯花预报杨园约,端的钗头缀玉虫。
这首宋诗《太学秋试封弥夜深独坐怀考试诸友》是虞俦所作,表达了作者在科举考试封弥之夜的独特感受。首句“衡鉴高悬已自公”描绘了公正严谨的考试氛围,如同天平般衡量才学,显出考试的公正无私。次句“修严官禁不通风”进一步强调考场纪律,连空气都似乎凝固,无人交谈。
“樊墙便有河山隔”运用比喻,将考场比作樊笼或壁垒,暗示考试犹如跨越鸿沟,考生之间仿佛被无形的山河阻隔。诗人想象着朋友们在梦中或许还能感受到彼此的欢笑与鼓励,但现实中却只能保持沉默。“离索暂应疏酒盏”表达出考试期间的孤单和暂时的疏离,连平时的饮酒谈笑也变得稀少。
“往来争敢递诗筒”则写出了考试期间书信传递的谨慎,不敢轻易传递诗文,暗含友情的珍贵和考试的严肃性。最后,“灯花预报杨园约,端的钗头缀玉虫”以温馨的场景收尾,灯花预示着考试后的相聚,朋友间的约定如同钗头缀玉的美丽,给读者留下期待和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考试之夜的庄重气氛,以及诗人对朋友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的期盼。
静境林麓好,古祠烟霭浓。
自非通灵才,敢陟群仙峰。
百里波浪沓,中堂箫鼓重。
真君具琼舆,髣髴来相从。
清露濯巢鸟,阴云生昼龙。
风飘橘柚香,日动幡盖容。
将命礼且洁,所祈年不凶。
终当以疏闻,特用诸侯封。
尽日临风坐,雄词妙略兼。
共知时世薄,宁恨岁华淹。
且把灵方试,休凭吉梦占。
夜然烧汞火,朝炼洗金盐。
有路求真隐,无媒举孝廉。
自然成啸傲,不是学沈潜。
水恨同心隔,霜愁两鬓沾。
鹤屏怜掩扇,乌帽爱垂檐。
雅调宜观乐,清才称典签。冠?玄发少,书健紫毫尖。
故疾因秋召,尘容畏日黔。
壮图须行行,儒服谩襜襜。
片石聊当枕,横烟欲代帘。
蠹根延穴蚁,疏叶漏庭蟾。
药鼎高低铸,云庵早晚苫。
胡麻如重寄,从诮我无厌。
曾说山栖欲去寻,岂知霜骨葬寒林。
常依净住师冥目,兼事容成学算心。
逋客预斋还梵唱,老猿窥祭亦悲吟。
唯君独在江云外,谁诔孤贞置岘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