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涧底松,千年养奇干。
盘根入窈窕,翠盖摩霄汉。
岩深饱霜雪,路绝窥轮奂。
空回牛刀手,屡发匠石叹。
物生非不逢,得天地所赞。
虽微栋梁求,幸免斤斧难。
我公庙堂人,端委四夷惮。
岂惟福苍生,高风激贪懦。
云何卧箕颍,当宁方宵旰。
吾道久寂寥,贤愚良未判。
汗颜与血指,袖手宁坐看。
卷怀霖雨心,警策露电观。
形神妙自契,眉目光璀璨。
长松信可倚,柯叶四时贯。
东风漫滋荣,寒雨徒零乱。
何异楚灵椿,春秋安可算。
郁郁涧底松,千年养奇干。
盘根入窈窕,翠盖摩霄汉。
岩深饱霜雪,路绝窥轮奂。
空回牛刀手,屡发匠石叹。
物生非不逢,得天地所赞。
虽微栋梁求,幸免斤斧难。
我公庙堂人,端委四夷惮。
岂惟福苍生,高风激贪懦。
云何卧箕颍,当宁方宵旰。
吾道久寂寥,贤愚良未判。
汗颜与血指,袖手宁坐看。
卷怀霖雨心,警策露电观。
形神妙自契,眉目光璀璨。
长松信可倚,柯叶四时贯。
东风漫滋荣,寒雨徒零乱。
何异楚灵椿,春秋安可算。
此诗以松树为喻,生动描绘了松树坚韧不拔、历经霜雪而不倒的形象,象征着叔父苏过的品格和精神。诗中“郁郁涧底松”开篇即点明主题,松树生长在幽深的山涧底部,却能千年生长,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盘根入窈窕,翠盖摩霄汉”,描述松树根系深入,枝叶茂盛,直插云霄,形象地表现了松树的高大与挺拔。
接着,“岩深饱霜雪,路绝窥轮奂”,通过描写松树在严酷环境中的生存状态,进一步强调其坚韧不屈的精神。而“空回牛刀手,屡发匠石叹”,则借用了古代典故,表达了对松树独特之美的赞叹,同时也暗含了对叔父苏过才能的推崇。
后半部分,诗人将松树与叔父苏过的人生经历相联系,指出虽然叔父并未追求显赫的官职,但其高尚的品德和深远的影响,如同松树一般,即使不被世人所知,也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本色。诗中“吾道久寂寥,贤愚良未判”,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道德风气的担忧,而“汗颜与血指,袖手宁坐看”则体现了诗人对于改变现状的决心和行动。
最后,“卷怀霖雨心,警策露电观”,展现了叔父苏过内心深处的慈悲与智慧,如同雨水滋润大地,又如闪电照亮黑暗。诗中“形神妙自契,眉目光璀璨”,赞美叔父苏过不仅在行为上表现出高尚的品质,更在精神层面达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而“长松信可倚,柯叶四时贯”,则以松树四季常青的形象,寓意叔父苏过无论何时都能成为人们依靠的楷模。
整首诗通过对松树的描绘,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物品性相结合,既展现了松树的自然之美,也寄托了对叔父苏过崇高人格的赞美与敬仰。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
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
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
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
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
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
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秋夜不可晨,秋日苦易暗。
我无汲汲志,何以有此憾。
寒鸡空在栖,缺月烦屡瞰。
有琴具徽弦,再鼓听愈淡。
古声久埋灭,无由见真滥。
低心逐时趋,苦勉祗能暂。
有如乘风船,一纵不可缆。
不如觑文字,丹铅事点勘。
岂必求赢馀,所要石与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