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露歌残倚夕晖,哲人嗟与世相违。
徒令冢嗣思遗训,无复高堂戏彩衣。
耆旧独怜乡邑少,仪型顿觉里闾希。
玉堂大老铭潜德,千载行人挹素辉。
薤露歌残倚夕晖,哲人嗟与世相违。
徒令冢嗣思遗训,无复高堂戏彩衣。
耆旧独怜乡邑少,仪型顿觉里闾希。
玉堂大老铭潜德,千载行人挹素辉。
这首挽诗《挽卫司谏父》由明代诗人罗亨信所作,通过对逝者卫司谏父亲的追忆,表达了深切的哀悼之情。诗中以“薤露歌残倚夕晖”开篇,描绘出一幅夕阳西下、哀歌渐息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沉痛而又庄重的氛围。接着,“哲人嗟与世相违”一句,点明了逝者的身份和离世的遗憾,哲人的智慧与世间的别离形成对比,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徒令冢嗣思遗训,无复高堂戏彩衣”两句,通过想象后人对逝者教诲的怀念以及家中不再有欢声笑语的情景,进一步深化了哀悼之情。后半部分“耆旧独怜乡邑少,仪型顿觉里闾希”,则从社会层面出发,表达了乡邻对逝者的怀念和敬仰,以及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减弱后的空虚感。
最后,“玉堂大老铭潜德,千载行人挹素辉”两句,将逝者比作“玉堂大老”,赞美其品德高尚,即使在千年后仍能为人所铭记和敬仰,体现了对逝者人格魅力的高度评价。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同时也展现了其深远的社会影响和人格魅力。
从来高士恬养神,结庐人外不染尘。
胜事每为凡夫借,亭搆穿植何纷纷。
今人栽花为花使,古人栽花作花主。
万钱雕镂欲无终,深林一枝耐风雨。
君不见,繁华称石家,只今胜事落空花。
又不见,邵平少生涯,千秋人识东陵瓜。
可见高台名花亦偶尔,独任清真有黎子。
荒村卜筑蓼花居,酒阑为我称山水。
居前溪水照胆清,居后青山如削成。
蓼花千树映水紫,落日万山照花明。
更有板桥通野渡,夜闻渔歌起清露。
高枕花飞扑被眠,维舟花畔停摇橹。
蓼花日暮溪水深,高歌时时龙和吟。
载酒有谁来问字,敲门未许轻听琴。
落落才何有,飘飘堪杯酒。
世人向子问天机,未可悠悠轻启口。
四壁蓼花未全贫,不观陶潜五株柳。
噫唏,无论古来台宇非,即看真境眼中稀。
看君到处堪留胜,蓼花因君后代知。
《题黎缜之蓼水居》【明·何吾驺】从来高士恬养神,结庐人外不染尘。胜事每为凡夫借,亭搆穿植何纷纷。今人栽花为花使,古人栽花作花主。万钱雕镂欲无终,深林一枝耐风雨。君不见,繁华称石家,只今胜事落空花。又不见,邵平少生涯,千秋人识东陵瓜。可见高台名花亦偶尔,独任清真有黎子。荒村卜筑蓼花居,酒阑为我称山水。居前溪水照胆清,居后青山如削成。蓼花千树映水紫,落日万山照花明。更有板桥通野渡,夜闻渔歌起清露。高枕花飞扑被眠,维舟花畔停摇橹。蓼花日暮溪水深,高歌时时龙和吟。载酒有谁来问字,敲门未许轻听琴。落落才何有,飘飘堪杯酒。世人向子问天机,未可悠悠轻启口。四壁蓼花未全贫,不观陶潜五株柳。噫唏,无论古来台宇非,即看真境眼中稀。看君到处堪留胜,蓼花因君后代知。
https://shici.929r.com/shici/4DmaBY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