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身终远俗,此地即长生。
台上堪流顾,花时得漫行。
乍高琪树影,新浣玉池明。
多少恩光在,非同饮啄情。
侧身终远俗,此地即长生。
台上堪流顾,花时得漫行。
乍高琪树影,新浣玉池明。
多少恩光在,非同饮啄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远离尘嚣,追求长生之境的心境。他选择在高台之上,享受花季的漫步,感受清风明月与自然的和谐。诗中的“琪树”、“玉池”等意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象征着诗人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恩光在”和“非同饮啄情”的表述,诗人表达了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满足与珍惜,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层面富足的哲学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与精神境界的探索与追求。
梁山宫高高切云,秦家箫鼓空中闻。
宫殿作云王作龙,何人敢谒滈池君。
珠围翠绕穷天下,道上行人衣半赭。
不觉生灵血液枯,化为宫上鸳鸯瓦。
朝卢生,莫侯生,师事二人学羡门。
焉知以政藏其身,神仙亦死何曾神。
空能诈取六孱国,不识卢生真閒客。
种成间隙卢生去,尚令道士作鬼语。
祖龙竟堕此机中,以璧见欺犹未悟。
鱼腥引得扛鼎来,梁山火灭汉旗开。
何如后世丹青手,一夫不役千楼台。
梁山之图却传世,梁山之宫安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