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梁山宫图》
《梁山宫图》全文
金 / 麻九畴   形式: 古风

梁山宫高高切云,秦家箫鼓空中闻。

宫殿作云王作龙,何人敢谒滈池君。

珠围翠绕穷天下,道上行人衣半赭。

不觉生灵血液枯,化为宫上鸳鸯瓦。

朝卢生,莫侯生,师事二人学羡门。

焉知以政藏其身,神仙亦死何曾神。

空能诈取六孱国,不识卢生真閒客。

种成间隙卢生去,尚令道士作鬼语。

祖龙竟堕此机中,以璧见欺犹未悟。

鱼腥引得扛鼎来,梁山火灭汉旗开。

何如后世丹青手,一夫不役千楼台。

梁山之图却传世,梁山之宫安在哉。

(0)
鉴赏

这首诗《梁山宫图》由金代诗人麻九畴所作,通过对“梁山宫”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人性的复杂。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将历史事件与人物命运巧妙地融入自然景观之中。

首句“梁山宫高高切云”,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梁山宫的雄伟壮观,仿佛直插云端,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势。接着,“秦家箫鼓空中闻”一句,通过听觉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悠远的氛围,暗示着历史的回响。

“宫殿作云王作龙,何人敢谒滈池君”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梁山宫的神圣与不可侵犯,同时也暗含了对权力与威严的敬畏之情。接下来,“珠围翠绕穷天下,道上行人衣半赭”描绘了宫内的奢华与繁华,与下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人民生活的艰辛与痛苦。

“不觉生灵血液枯,化为宫上鸳鸯瓦”一句,形象地揭示了统治者的奢侈与人民的苦难之间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批判。随后,“朝卢生,莫侯生,师事二人学羡门”通过引用典故,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政治的讽刺。

“焉知以政藏其身,神仙亦死何曾神”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即使追求神仙之道也无法逃避政治的束缚,表达了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最后,“空能诈取六孱国,不识卢生真閒客”讽刺了那些通过权谋获取权力的人,他们最终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过客。

“种成间隙卢生去,尚令道士作鬼语”一句,通过比喻,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慨。紧接着,“祖龙竟堕此机中,以璧见欺犹未悟”引用秦始皇的故事,讽刺了统治者对权力的盲目追求,以及对历史教训的忽视。

“鱼腥引得扛鼎来,梁山火灭汉旗开”通过历史事件的对比,展现了权力更迭的残酷与无情。最后,“何如后世丹青手,一夫不役千楼台”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即一个没有压迫、人人自由的社会。

“梁山之图却传世,梁山之宫安在哉”以问句结尾,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过去辉煌与未来希望的思考。

整体而言,《梁山宫图》不仅是一首描绘历史场景的诗歌,更是对权力、人性、历史变迁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作者介绍

麻九畴
朝代:金

(1183—1232)易州人,初名文纯,字知几。幼颖悟,善草书,能诗,号神童。弱冠入太学,有文名。博通《五经》,尤长于《易》、《春秋》。宣宗兴定末,试开封府,词赋得第二名,经义居魁首,廷试,以误落第。后以荐赐进士,授太常寺太祝,迁应奉翰林文字。天兴元年,避兵确山,为蒙古兵所俘,病死广平。 
猜你喜欢

题赵松雪卖桑买山卷子后

王国黍离且漫伤,宗臣家事在园桑。

未知亳社输人价,孰与残山估值昂。

(0)

七十自寿·其十三

谁拥皋比扇丑图?磨牙泽吻龁先儒。

江河已分随流下,名教何曾待我扶。

强起捋须撩虎豹,明知袭狗类鼱鼩。

一篇道命程朱录,面目宁甘失故吾。

(0)

孙渊如观察万卷归装图

自兴雕板易钞胥,市册虽多乱鲁鱼。

君自石渠翻七略,复依官阁惜三馀。

世推列架皆精本,我愿连墙借读书。

政恐衡山承召起,牙签三万又随车。

(0)

恭送列祖皇考实录御容及玉牒至盛京尊藏卜言启程瓣香致敬

豳沛陪京地,肇兹王业兴。

二陵钦陟降,万代谨绳承。

于铄帝居壮,允宜神御凭。

宗枝绵玉牒,实录灿金绳。

赍送垂仪典,瞻依矢惕兢。

皇图开奕叶,家法示孙曾。

(0)

洛阳道中八韵

朱暾丽云罕,绛气拂星旃。

喜色盈茅屋,欢心历麦田。

荣光直北望,华盖迤南连。

百雉今雄郡,三河古帝廛。

翻经白马寺,呈瑞玉鸡川。

柳绿摇秋暖,菊黄擎露圆。

山犹围阙塞,庄已失平泉。

为想衣冠会,深思治乱缘。

(0)

自海峰先生丧十馀年鼐不至枞阳今年自江宁循江西上过其故居不胜追怆乃作二诗·其二

枞阳山市枕江濆,何陋廛阛只为君。

此日羊昙重下泪,百年端木永离群。

霜风激激团亭水,天日昏昏大泽云。

正是平生停棹地,招魂当复细论文。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