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拥皋比扇丑图?磨牙泽吻龁先儒。
江河已分随流下,名教何曾待我扶。
强起捋须撩虎豹,明知袭狗类鼱鼩。
一篇道命程朱录,面目宁甘失故吾。
谁拥皋比扇丑图?磨牙泽吻龁先儒。
江河已分随流下,名教何曾待我扶。
强起捋须撩虎豹,明知袭狗类鼱鼩。
一篇道命程朱录,面目宁甘失故吾。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林纾所作的《七十自寿(其十三)》。诗中以犀利的笔触,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和学术界的批判与反思。
首联“谁拥皋比扇丑图?磨牙泽吻龁先儒。”以“皋比”比喻学士,以“丑图”形容恶俗,形象地揭示了当时学术界被不良风气侵蚀的现状,学者们在利益驱动下,损害了先贤的学问,破坏了学术的纯净。
颔联“江河已分随流下,名教何曾待我扶。”运用自然景象的流动来比喻社会风气的变迁,暗示了传统道德规范在现实面前显得无力,无法阻止社会的堕落。同时,“名教”一词也暗指儒家的伦理道德,表达了诗人对传统价值观逐渐失去影响力感到无奈和悲哀。
颈联“强起捋须撩虎豹,明知袭狗类鼱鼩。”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出诗人面对社会不公和邪恶势力时的挣扎与无奈。他试图振作起来,对抗那些危害社会的恶势力,但又深知自己力量有限,如同面对凶猛的虎豹和狡猾的鼠类一样,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尾联“一篇道命程朱录,面目宁甘失故吾。”诗人引用程颐、朱熹的学说,表达了自己坚守道德准则的决心。即使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他也愿意保持自我,不轻易放弃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整体来看,这首诗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坚持,展现了其独立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