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闻青女手栽培,露冷风严彻夜开。
色借龙泉涵碎玉,光凝鸳瓦轶纤埃。
轻盈积素迷行佩,冷淡无香讶落梅。
何事太阳收拾却,又随流水到天台。
曾闻青女手栽培,露冷风严彻夜开。
色借龙泉涵碎玉,光凝鸳瓦轶纤埃。
轻盈积素迷行佩,冷淡无香讶落梅。
何事太阳收拾却,又随流水到天台。
这首《霜花》由明代诗人朱克诚所作,描绘了霜花在寒冷夜晚中绽放的美丽景象。诗中以“曾闻青女手栽培”开篇,巧妙地将霜花与古代传说中的女神青女联系起来,赋予霜花以神秘而美丽的形象。接着,“露冷风严彻夜开”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霜花在寒冷的夜晚中盛开的情景,展现了其生命力的顽强。
“色借龙泉涵碎玉,光凝鸳瓦轶纤埃”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霜花的颜色比作龙泉剑中的碎玉,光华比作凝结在鸳鸯瓦上的微尘,形象地展示了霜花的晶莹剔透和光华四溢。而“轻盈积素迷行佩,冷淡无香讶落梅”则进一步描绘了霜花的轻盈与冷淡,以及它与梅花的对比,突出了霜花的独特魅力。
最后,“何事太阳收拾却,又随流水到天台”两句,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霜花短暂存在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霜花最终会随着流水流向天台的自然规律,充满了淡淡的哀愁和对自然循环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霜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神奇,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自然循环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夫容别径,有尺简流传,古质斑凝。
遗制开元绿字,数行堪认。
迢迢龙驿红尘道,秘灵文、上清仙境。
暮云苍洞,沧桑重见,土花苔晕。
只旧殿、长生莫问,早钗钿成双,零落都尽。
金碗人间,凄绝杜陵愁咏。
名山一片风流在,尽收藏、拓余完本。
物犹如此,供人吟玩,替歌长恨。
窥影方塘,觅踪香阁,记得青春朝暮。
痴燕曾邀,病莺犹识,垂杨尚描眉妩。
忆二十年前事,依依耿无语。
黯延伫,奈重来、草痕如梦,消几许、三月绿阴风雨。
曲折小红楼,认依然、东角门路。
片片残花,换伤春、伤别情绪。
怅莓苔满壁,肯问碧纱题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