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漾石粼粼。浮磬依稀类泗滨。
回首林虑千万丈,嶙峋。不效修蛾一点颦。
幽讨日方亲。林下何尝见一人。
便把清流都洗尽,缁尘。领取羲皇以上春。
波漾石粼粼。浮磬依稀类泗滨。
回首林虑千万丈,嶙峋。不效修蛾一点颦。
幽讨日方亲。林下何尝见一人。
便把清流都洗尽,缁尘。领取羲皇以上春。
这首元代许有壬的《南乡子》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山水画面。开篇"波漾石粼粼",以轻柔的水波和石头上的粼粼反光,展现出水面的宁静与石质的纹理之美。"浮磬依稀类泗滨",将水声比喻为古代祭祀时使用的乐器,暗示了此处环境的古老与神圣,仿佛泗水之滨的圣境。
"回首林虑千万丈,嶙峋",通过描绘山势的高峻和岩石的峥嵘,传达出一种深远而险峻的意境。诗人以"不效修蛾一点颦",将山峰比作女子的黛眉,形象地表现出山峰的秀美和静态之美,同时也暗含着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敬仰。
"幽讨日方亲",表达了诗人深入探索这隐秘而幽静之地的喜悦,他在这里找到了内心的宁静。接下来"林下何尝见一人",强调了环境的僻静,仿佛只有诗人独自享受这份清幽。
最后两句"便把清流都洗尽,缁尘。领取羲皇以上春",诗人借清流洗涤心灵,去除世俗的尘埃,追求返璞归真,仿佛回到了远古的淳朴时代,体验着那未被污染的春天。整首词以山水为载体,寓言性地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深热爱。
莽苍一帆去,游兴惬奇怀。
生公石上高踞,说法讲台开。
休问当年霸业,剑气而今销歇,遗恨满蒿莱。
顽石作人语,吾亦待君来。平生愿,供布袜,与青鞋。
林泉千古风月,终竟属吾侪。
多少英雄儿女,一例山丘尘土,短碣共长埋。
欲绊飞仙住,江月酹余杯。
修禊兰亭,右军韵事重回首。
偏逢上巳会群贤,老者偕诸幼,随意咏觞永昼。
问伊谁,新诗赋就。湖山啸傲、洞壑流连,醉偎红袖?
上听潮楼,惊涛骇浪兼天吼。
东山丝竹尔何人,犹自芳尊侑?
疏懒閒云在岫,小桃源、花阴石窦。
良辰美景,消受此间竹修林茂。
莽萧条、空斋开卷,逼窗都是风雨。
冤仇有志终能报,绝似为侬深絮。今视古。
只对著江山,一片凄凉赋。低徊自语。
算寡妇何辜,哀哀都遍,长此征求苦。从头数。
此女犹应凄楚。寥寥青史无侣。蛾眉羞遣须眉死。
侠骨谁堪分与。须记取。待走近灯前,把剑为伊舞。
几多愁绪。忍提起沧桑,重听悲剧,演唱断肠句。
好事偏魔,相思成鬼,人间安用多情。
一首关雎,惹他万种啼痕。
牡丹亭畔休轻死,证痴儿、石上三生。数前尘。
檀板银筝,唱与谁听。
可怜作者无知己,把艳词当作,种性难明。
大好中原,何堪吹换膻腥。
华夷不辨天何意,诉奇愁、下笔魂惊。古来今。
卿亦伤心,侬亦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