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正月七日雪晴》
《正月七日雪晴》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七言绝句

西窗融雪飘如雨,故与新春作薄寒。

昨夜雁声浑向北,梦魂随去过关山。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èngyuèxuěqíng
sòng / zhānglěi

西chuāngróngxuěpiāoxīnchūnzuòbáohán

zuóyànshēnghúnxiàngběimènghúnsuíguòguānshān

翻译
西窗外飘落的雪花如同雨水般融化,给早春带来一丝微寒。
昨夜的雁鸣声全部朝着北方,我的梦境也跟随它穿越过重重关山。
注释
融雪:形容雪融化成水。
新春:指刚过去的冬季末尾,春天刚开始的时候。
浑向北:完全朝向北方,表示雁群迁徙的方向。
过关山:比喻长途跋涉或经历艰难困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后初晴的图景,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个人情感的寄托。"西窗融雪飘如雨"一句,以动人的比喻,表达了雪花在阳光照射下渐渐融化的情形,既写出了时序更替,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与喜悦。

"故与新春作薄寒"则是诗人基于前述景象,感受到了初春的微寒。这里的"故与"表达了一种因果关系,即由于雪融化带来了凉意,故而与新春相遇时仍感受到了些许寒意。这不仅描绘了外部自然环境,也折射出了诗人内心对季节更迭的体验。

接着两句"昨夜雁声浑向北,梦魂随去过关山"则转而写了一场梦境。"昨夜雁声浑向北"中,"雁声"象征着远方的消息或是离别的思念,而"浑向北"则可能是诗人内心深处对故乡或某种理想的向往。"梦魂随去过关山"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梦中追随雁声而去,跨越重重关山,这里的"梦魂"象征着灵魂的自由翱翔,而"关山"则可能是现实生活中的某种阻隔或挑战。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雪、春天与梦境这三大元素,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以及内心世界中复杂的情感流动。它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更是诗人情感深处的一次流露。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最高峰望雪山

大面峰头六月寒,神灯收罢晓云班。

浮空忽涌三银阙,云是西天雪岭山。

(0)

寿曾相公

翼藏三朝冕有蝉,归来今作地行仙。

且开金阙萧何地,未泛江湖范蠡船。

老境己怜周吕尚,庆门方似汉韦贤。

一杯不足为公寿,愿赋长鲸吸百川。

(0)

愁倚阑令.愁来

帘丝外,月波中。晚来风。叶落鸦栖鸦似叶,补些空。

此景关人何事,偏增得、愁幛重重。

试问个人窗影里,得无同。

(0)

小桃红.手书

郎写梅花体。轻软如郎意。

别后涛笺,叠成双鲤,倩鸿来寄。

怎书中柳骨与颜筋,不比当初字。再认棠花记。

还是郎亲制。想是年来,摹成旧拓,砚花开矣。

莫非他冶貌与柔心,一变都如此。

(0)

蝶恋花.落拓

身是暮春风里絮。浮蚁呼卢,到便牵留住。

弦索笙箫声乱处。一围红袖争诗句。

以客为家家似寓。偶尔来家,收拾閒情绪。

阿妇惊疑前致语。问郎何不归家去。

(0)

留春令.浣手绣观音

兰汤浴手,窗前先就,红莲娇片。

须记他原少凌波,休错配、鸳鸯线。

绣着金身须半面。似向侬青眼。

春笋纤纤近慈云,疑紫竹、林中现。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