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丝外,月波中。晚来风。叶落鸦栖鸦似叶,补些空。
此景关人何事,偏增得、愁幛重重。
试问个人窗影里,得无同。
帘丝外,月波中。晚来风。叶落鸦栖鸦似叶,补些空。
此景关人何事,偏增得、愁幛重重。
试问个人窗影里,得无同。
这首《愁倚阑令·愁来》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深沉的愁绪与自然景象的交融。
“帘丝外,月波中。” 开篇即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幽静的氛围,月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之上,帘丝轻轻摇曳,仿佛是与月光共舞,引人入胜。
“晚来风。” 随着夜幕的降临,微风轻拂,为这幅画面添上了动态的元素,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叶落鸦栖鸦似叶。” 这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落叶与归巢的乌鸦相互映衬,乌鸦的姿态与落叶相似,形成了一种和谐而略带寂寥的景象。
“补些空。” 在这样的背景下,“空”字不仅指空间上的空旷,也暗含了心灵上的空虚与寂寞,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忧伤。
“此景关人何事,偏增得、愁幛重重。” 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眼前景色的感慨,认为这景致虽美,却也触动了内心的愁绪,使得愁云密布,难以消散。
“试问个人窗影里,得无同。” 最后一句以设问的方式,将读者引入自己的情感世界,暗示每个人面对如此美景时,内心的感受或许都会有所不同,但那份淡淡的哀愁却是相通的。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展现了愁绪与自然的交融,引人深思。
乐安山水佳,游屐独未至。
复有县佐贤,欲见形梦寐。
忆昨交际初,篝灯饮文字。
数卷出宝储,三人若鼎峙。
相忘略形骸,同道许气义。
间之欻半期,仰止惟一志。
咸言居官清,或说立趣异。
对松悟诗玄,饮水乐书味。
于此可怡悦,视彼持游戏。
芸隐示倡酬,玉川辱简记。
不敏既重惭,有碍亦每喟。
牖月揖耿光,瓶梅想幽致。
思苦夜无眠,吟成托邮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