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小桃红.手书》
《小桃红.手书》全文
明 / 董以宁   形式: 词  词牌: 连理枝

郎写梅花体。轻软如郎意。

别后涛笺,叠成双鲤,倩鸿来寄。

怎书中柳骨与颜筋,不比当初字。再认棠花记。

还是郎亲制。想是年来,摹成旧拓,砚花开矣。

莫非他冶貌与柔心,一变都如此。

(0)
鉴赏

这首《小桃红·手书》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对书法艺术的描绘之中。诗中以“郎写梅花体”开篇,不仅点明了书体风格,也暗示了书写者的情感细腻与文雅。梅花体在中国书法中,常以其清高脱俗、疏朗秀逸的特点象征着高尚品格和高洁情操。

“轻软如郎意”,进一步强调了书写的流畅与情感的契合,仿佛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承载着作者的心思,轻盈而柔软,如同表达出的细腻情感。接下来,“别后涛笺,叠成双鲤,倩鸿来寄”几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书信比作双鲤,寄托于鸿雁之羽,形象地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切关怀。

“怎书中柳骨与颜筋,不比当初字”则对比了不同阶段的书法风格,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书写者的技艺或情感有所变化,但又不失其独特的韵味。这里的“柳骨与颜筋”分别指的是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和颜真卿的书法风格,前者以瘦硬著称,后者则以丰润见长,两者皆为书法史上的重要流派。

“再认棠花记。还是郎亲制”一句,通过回忆中的细节——棠花的印记,再次确认了书信的来源,强化了情感的连结。这里“亲制”二字,既是对书信本身的手工制作的肯定,也是对书写者亲自表达情感的认可。

最后,“想是年来,摹成旧拓,砚花开矣。莫非他冶貌与柔心,一变都如此。”这一段充满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书写者性格变化的思考。通过“摹成旧拓”这一描述,暗示了书写者在岁月的沉淀下,不仅技艺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其内心世界经历了从刚到柔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了每一次落笔之间,如同砚石上的花朵,悄然绽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书法艺术与个人情感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时间、变化和个人成长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董以宁
朝代:明   字:文友   籍贯: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

董以宁(约公元1666年前后在世),字文友,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人,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同里结国仪社,委以启札。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魏裔介未与一面,为之倾倒。以宁于历象、乐律、方与之指,多所发明。
猜你喜欢

索梅渊公画

秋风落木山径幽,孤蛩独鹤声啾啾。

晓望晴山空挂笏,天教秋士故多愁。

莫论平陆波涛阔,要看空堂枫树稠。

十日五日君自可,寸缣尺素吾何求。

(0)

元日

元日阴云好,丰年卜此朝。

老儒难跪拜,茅屋幸萧条。

今古桂双眼,乾坤剩一瓢。

素心溪上侣,酒熟早相招。

(0)

寓斋鼓琴涉意成咏·其一

逸豫谢尘事,廓落鲜馀欢。

丝桐张高秋,绕指鸣哀弹。

急弦无懦响,寡和含凄酸。

咏叹复沉吟,不觉夜向阑。

先民赜忧患,所托匪一端。

当歌发忾叹,闻乐集汍澜。

讵徒伊郁感,知音良独难。

贤圣不可作,惝恍摧心肝。

朱弦何疏越,一唱遗三叹。

(0)

料丝宝鼎灯歌

弈弈复弈弈,照见满堂客。

七襄纬出天孙机,五色练同女娲石。

熔将香粳凝采液,九华一枝黍千粒。

君不见,老农停锄望离毕。

(0)

寄怀马牧侪

夕阳下庭树,归鸟飞迟迟。

我有一樽酒,持以坐东篱。

欲饮青衿子,念非心所期。

停杯起徘徊,怅然憬予思。

予思非天末,怜君方下帷。

(0)

与陈绮岩夜话二首·其一

与尔同清旷,相逢意倍亲。

一贫惟类我,万事总输人。

才为艰辛老,诗从患难真。

挑灯风雨夜,戏语亦伤神。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