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豫谢尘事,廓落鲜馀欢。
丝桐张高秋,绕指鸣哀弹。
急弦无懦响,寡和含凄酸。
咏叹复沉吟,不觉夜向阑。
先民赜忧患,所托匪一端。
当歌发忾叹,闻乐集汍澜。
讵徒伊郁感,知音良独难。
贤圣不可作,惝恍摧心肝。
朱弦何疏越,一唱遗三叹。
逸豫谢尘事,廓落鲜馀欢。
丝桐张高秋,绕指鸣哀弹。
急弦无懦响,寡和含凄酸。
咏叹复沉吟,不觉夜向阑。
先民赜忧患,所托匪一端。
当歌发忾叹,闻乐集汍澜。
讵徒伊郁感,知音良独难。
贤圣不可作,惝恍摧心肝。
朱弦何疏越,一唱遗三叹。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静谧的寓斋中抚琴自娱的情景,通过琴声传达内心的情感与思绪。首句“逸豫谢尘事,廓落鲜馀欢”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但内心的欢愉却显得稀少。接着,“丝桐张高秋,绕指鸣哀弹”描绘了琴声在高秋时节响起,哀婉动听,仿佛是诗人情感的直接流露。
“急弦无懦响,寡和含凄酸”进一步强调了琴声的强烈与孤独,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接下来的“咏叹复沉吟,不觉夜向阑”则展现了诗人沉浸于琴声与自我反思中的状态,直至夜深人静仍未离去。
“先民赜忧患,所托匪一端”表明诗人思考人类面对忧患时的种种应对方式,而“当歌发忾叹,闻乐集汍澜”则表达了音乐能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汇聚起深沉的情感波澜。最后,“讵徒伊郁感,知音良独难”感叹知音难觅,即使音乐能触动人心,也难以找到真正理解自己情感的人。而“贤圣不可作,惝恍摧心肝。朱弦何疏越,一唱遗三叹”则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怀念,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琴声与音乐的意象,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以及对人生、音乐与知音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