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竹有深趣,泠然秋露中。
却尘能绝径,泛碧不因风。
粉落争枝鸟,烟清篆叶虫。
军持何用借,无净本来同。
洗竹有深趣,泠然秋露中。
却尘能绝径,泛碧不因风。
粉落争枝鸟,烟清篆叶虫。
军持何用借,无净本来同。
这首诗描绘了洗竹的深邃趣味,以秋露为背景,展现出竹子的独特魅力。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子在秋露中的清新脱俗,以及其自然生长的状态。
“洗竹有深趣”,开篇点题,暗示洗竹不仅是一种物理上的清洁过程,更蕴含着心灵的洗涤与净化。“泠然秋露中”,秋露轻拂,赋予竹子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宁静与清凉之中。
“却尘能绝径,泛碧不因风”,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竹子的高洁与坚韧。竹子能够独立于尘世之外,不受外界干扰,其碧绿的颜色并非依赖于风的吹拂,而是源自其内在的纯净与生命力。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竹子人格化,赋予其独特的性格特征。
“粉落争枝鸟,烟清篆叶虫”,这两句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竹林中的生机与和谐。小鸟在竹枝间跳跃,争相觅食,而竹叶上的小虫则在烟雾缭绕中留下清晰的痕迹。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体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和谐共处。
“军持何用借,无净本来同”,最后两句以军持(一种盛水器)为喻,表达了对竹子自然纯净本质的赞美。军持虽可借以盛水,但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其本身的洁净与纯粹,正如竹子一样,无需外在装饰,其本质就是纯净的象征。这不仅是对竹子的赞美,也是对自然之美的颂扬,强调了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的统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洗竹过程的描绘,展现了竹子的高洁、坚韧与自然之美,同时也传达了对纯净与和谐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