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中隐堂诗,并叙·其四》
《中隐堂诗,并叙·其四》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翠石如鹦鹉,何年别海堧。

贡随南使远,载压渭舟偏。

已伴乔松老,那知故国迁。

金人解辞汉,汝独不潸然?

(0)
注释
翠石:碧绿的石头。
鹦鹉:比喻形状或颜色鲜艳的石头。
海堧:海边的沙洲。
贡:进贡的物品。
南使:来自南方的使者。
渭舟:驶往渭水的船只。
乔松:高大的松树。
故国:故乡。
金人:这里可能指北方的政权。
汉:这里指汉朝,古代中国的一个朝代。
潸然:流泪的样子。
翻译
碧绿的石头像鹦鹉,它在何时离开了海边的沙洲。
作为进贡的珍品,它跟随南方使者远行,压在驶往渭水的船只上格外显眼。
它已经伴随高大的松树一起老去,怎能料到故乡会发生变迁。
金人的使者离开汉朝时不再悲伤,唯独你这石头,是否还会感伤?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友人的怀恋。

"翠石如鹦鹉,何年别海堧。" 这两句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翠石形似鹦鹉,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切感受,而"何年别海堧"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离别的无奈和对未来重逢时刻的渴望。

"贡随南使远,载压渭舟偏。"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随着使节南行的经历,以及心中的沉重感受。"载压"二字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忧虑和压力。

"已伴乔松老,那知故国迁。" 这里,诗人通过与乔松为伴,隐喻自己年华渐老,同时也表达了对远离故土的无奈和对变迁世事的感慨。

"金人解辞汉,汝独不潸然?"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询问,为何周围的人都能理解并解释自己心中的忧虑,只有你(或某个特定的人)独自无动于衷。这既表达了对朋友情感的期待,也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受。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苏轼在异乡的寂寞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高超的文学造诣。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送汪十三南湘之惠州·其三

白鹤峰头秋色多,木鹅城下横秋波。

罗衣轻薄秋风起,客子少年当奈何。

(0)

广州竹枝辞·其五

坡山渡口春草齐,番山谢豹山中啼。

可怜一夜潇潇雨,犹向东风忆蜀西。

(0)

海幢访角子和尚

白发漫扶筇,秋山访法王。

残红霜后叶,斜日寺西廊。

不见松枝偃,空闻柏子香。

谁行心处路,吾自泛归航。

(0)

赠禅起上人

真僧了无事,所得在安心。

一衲浣常净,千峰坐最深。

石窗摇水月,竹户掩秋阴。

独坐拈花去,无言何处寻。

(0)

山居三十韵·其九

漫将心迹寄天涯,欲讯升沉恐未谐。

自惜烟霞多痼疾,谁言草泽有椎埋。

素琴深浅终难定,长剑雌雄不易猜。

拂袖不辞高退缩,青天云海一芒鞋。

(0)

鼓镇龙潭峡观竞渡

峡山晴带霞,峡水倒流花。

方渚停千舫,寒潭浸几家。

飞舟海客渡,急鼓醉人挝。

何处来神女,凌波出水涯。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桓温 薛莹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