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漫扶筇,秋山访法王。
残红霜后叶,斜日寺西廊。
不见松枝偃,空闻柏子香。
谁行心处路,吾自泛归航。
白发漫扶筇,秋山访法王。
残红霜后叶,斜日寺西廊。
不见松枝偃,空闻柏子香。
谁行心处路,吾自泛归航。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探访法王寺庙的情景,充满了深邃的禅意和自然之美。
首句“白发漫扶筇”以白发老人手持竹杖的形象开篇,既点明了访客的身份——一位年迈的僧人,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沉淀。接着,“秋山访法王”一句,将地点从山脚引入到山顶的寺庙,营造出一种肃穆而深远的氛围。
“残红霜后叶,斜日寺西廊”两句,通过“残红”、“霜后叶”、“斜日”、“寺西廊”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时分,落叶满地,夕阳余晖洒在寺庙西廊上的画面,色彩斑斓,充满诗意。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暗含着时光流转、万物更迭的哲理。
“不见松枝偃,空闻柏子香”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禅意。松枝偃指松树的枝条因年久而弯曲,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而“柏子香”则是对寺庙中清幽香气的描述,柏树常被视为长寿和永恒的象征,这里的香气仿佛是心灵的净化之气,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最后,“谁行心处路,吾自泛归航”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独白。在探寻佛法的路上,每个人的心路历程都是独一无二的,诗人似乎在说,他找到了自己的归途,即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这句话既是对自我修行的肯定,也是对人生终极追求的一种表达。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内心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精神世界的独特理解,是一首富有禅意和哲思的作品。
秋风一夜来桂湖,天香馥郁飘云衢。
虹桥跨水水飞动,湖光如练烟中铺。
烟中词客数来往,三尺绿波摇画舫。
双桨划破碧琉璃,白鹭惊飞时三两。
半山偃蹇露华泫,峭风吹花浮水面。
游鱼吸水并吸花,树影亦为鱼吞咽。
桂树转东舟转西,树梢直与城堞齐。
金栗飘香气郁葱,归鸦如墨酿霜啼。
桂叶冷云苍且碧,斜阳穿树红于血。
花光黄晕真珊瑚,衬以粉墙成五色。
色映亭台生辉光,鸣筤深护清晖堂。
阑干倒影池清浅,枯荷数柄留古香。
记得去年嬉好春,芳草如茵蹋软尘。
风光转眼千万变,人生聚散等浮萍。
新诗吟罢酒频倾,与君小别心绪萦。
不知明月几时有,冰壶一洗襟怀清。
《送孟昭大姊归新都同游桂湖时值中秋桂花正开》【清·曾懿】秋风一夜来桂湖,天香馥郁飘云衢。虹桥跨水水飞动,湖光如练烟中铺。烟中词客数来往,三尺绿波摇画舫。双桨划破碧琉璃,白鹭惊飞时三两。半山偃蹇露华泫,峭风吹花浮水面。游鱼吸水并吸花,树影亦为鱼吞咽。桂树转东舟转西,树梢直与城堞齐。金栗飘香气郁葱,归鸦如墨酿霜啼。桂叶冷云苍且碧,斜阳穿树红于血。花光黄晕真珊瑚,衬以粉墙成五色。色映亭台生辉光,鸣筤深护清晖堂。阑干倒影池清浅,枯荷数柄留古香。记得去年嬉好春,芳草如茵蹋软尘。风光转眼千万变,人生聚散等浮萍。新诗吟罢酒频倾,与君小别心绪萦。不知明月几时有,冰壶一洗襟怀清。
https://shici.929r.com/shici/RzHIVel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