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鹤瓢》
《鹤瓢》全文
明 / 虞堪   形式: 古风

青城黄仙师,四海遍行脚。

东观沧溟万里馀,到时两鬓秋萧索。

手中常持一鹤瓢,言是太古开花萼。

偃蹇浑无斧凿痕,分明洞有烟霞烁。

青田一种至今无,溟渤昆崙任抄掠。

一从箕泉遭弃置,便向华表为栖托。

自入行囊不计春,长悬日月同飘泊。

弹丝或奏太古调,只与此瓢相对酌。

醉将北斗挽天潢,肯把此瓢分两勺。

君不见伯牙绝弦无知音,卞和献璞遭残虐。

世间俗子眼眵瞎,有耳徒能听管籥。

安知老大葫芦生,小摘乾坤自成噱。

林屋洞口种橘李,山人平生读书得真乐。

自是西周老聃姓,抱一冲虚岂彫琢。

仙翁亦是无怀民,大道迥出羲皇若。

禹穴南来一邂逅,握手谈笑如识昨。

许以此瓢今可遗,临别要即重然诺。

谢之拂袖去,意若全落魄。

山人得之不敢却,左悬右佩贮灵药。

有时挂向青崖间,脱屣扪萝坐盘礴。

月明辽海夜生寒,梦绕秋空双足躩。

迩来作者歌鹤瓢,竞说山人瓢不恶。

长歌短句我亦有,雨露云烟讵穿凿。

我歌不凿瓢愈奇,山人之名愈充扩。

李山人莫惊愕,我亦青城丈人客。

昔年西来觉丘壑,几回晞发太华颠,至今尚负山中约。

瓢乎瓢乎尔知否,一夕风高起朔漠,潇湘洞庭木叶落。

尔今不蔓纵为瓢,徒向人间受缠缗,何当从今只化鹤。

何当从今只化鹤,为我戛然飞鸣一万里,长风浩浩翔寥廓。

(0)
鉴赏

这首明代虞堪的《鹤瓢》是一首寓言诗,以“鹤瓢”为载体,寄寓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理想追求。首句“青城黄仙师,四海遍行脚”,点出主人公身份,似仙人行迹遍布天下。接下来通过描绘“鹤瓢”的来历和特性,象征着自然与道家的无为而治,以及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一从箕泉遭弃置,便向华表为栖托”,暗示了主人公的遭遇和选择,即使被弃置,仍坚守自我,寄托于超然物外。诗人借“弹丝奏调”、“挽天潢”等动作,表达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世间俗子眼眵瞎,有耳徒能听管籥”,批评世俗之人目光短浅,不能理解真正的高雅。诗人以“老大葫芦”自比,强调内心的豁达和独特见解。“林屋洞口种橘李,山人平生读书得真乐”,进一步表达了对隐居读书生活的热爱。

最后,诗人与“青城丈人”相遇,认同彼此的志趣,承诺将“鹤瓢”传承下去。诗人以“化鹤”为归宿,寓意超脱尘世,翱翔在广阔的天地之间,展现出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通过“鹤瓢”这一物象,传达出诗人对道家思想的崇尚,以及对自由、超脱生活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虞堪
朝代:明   字:克用   籍贯:元末明初苏州府长洲

元末明初苏州府长洲人,字克用,一字胜伯。元末隐居不仕。家藏书甚富,手自编辑。好诗,工山水。洪武中为云南府学教授,卒官。有《希澹园诗集》。
猜你喜欢

采菌

溪行近里所,雪菌朵寒萚。

久晴危欲枯,抱瓮日商略。

可怜书生愚,为口不计脚。

龟肠惯饥虚,鸡肋忍馋嚼。

独奇白云芝,风露专一壑。

自寻堕樵归,远掬飞泉瀹。

此岂不足欤,更嫌村酿薄。

世涂语百车,官仓陈一龠。

胡为犯讥弹,而负两芒屩。

甘餐自当肉,石鼎香漠漠。

宁忆武昌鱼,况复扬州鹤。

(0)

观荷·其三

红红白白两娉婷,一种风流各典刑。

红亦非红白非白,阿娇微醉阿环醒。

(0)

次韵洪尉·其三

此郡如败弓,一弛不可张。

吾曹如庸医,了未分阴阳。

幸哉岁小稔,意中犹差强。

与民同一饱,䆉稏秋风黄。

(0)

次韵范侍郎寄赵校正

呜呼小雅废,边角摇军声。

采芹旧青衿,亦须事力征。

朱轓挟武将,白眼轻儒生。

区区众浊间,嗟子难为清。

向来意何如,岂惟以文鸣。

乃今事大谬,老气犹峥嵘。

论事抉石猊,摛辞吸川鲸。

久抱一束书,空山卧月明。

窃忧蠢诐胡,鳞介腥神京。

幸存三寸舌,宁守二尺檠。

有愚欲献璞,无意望报琼。

云何山阴兴,莫写塞下情。

竹床撼夜柝,茅屋荒秋城。

回首阊阖门,何啻九万程。

愿言大白低,滁山足春耕。

堂皇坐醉翁,开閤延群英。

(0)

熙春台用王簿韵

共携社瓮上春台,踏破缘云一径苔。

岁月略如飞鸟过,宾朋不为看花来。

霜前老翠依然在,眼底凡红不用开。

未害悭风相料理,放迟归与月徘徊。

(0)

感怀·其三

异人曾授相牛经,奇字初传瘗鹤铭。

敲月不知僧某甲,锄烟赖有老畦丁。

山灵呵护閒居赋,象纬森罗处士星。

俯仰中间无愧怍,芋区瓜陇亦朝廷。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