狰狞高踞镇龙泉,护法西来不计年。
三乘参时醒也未,一声长唤应幡然。
狰狞高踞镇龙泉,护法西来不计年。
三乘参时醒也未,一声长唤应幡然。
这首诗描绘了狮子峰上一座威严的雕像,它仿佛是守护神一般,镇守着龙泉,其历史之悠久,难以计量。诗人以“狰狞高踞”四字,生动地刻画出雕像的雄伟姿态与威严气势。接着,“护法西来不计年”一句,不仅赞美了雕像的古老与神圣,更暗含了它作为保护者角色的深远意义。
“三乘参时醒也未”,这里的“三乘”指的是佛教中的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意指在修行的道路上,无论是初学者还是高阶修行者,都曾在此寻求指引或得到启示。然而,这句诗似乎在提出一个疑问:在如此庄严的守护之下,修行者是否真正觉醒,是否已经领悟了佛法的真谛?
最后一句“一声长唤应幡然”,则以形象化的手法,表达了狮子峰上的雕像在关键时刻发出的一声呼唤,能够唤醒那些迷失或沉睡的心灵,使之幡然醒悟。这一声呼唤,既是对过往历史的回响,也是对未来希望的寄托,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狮子峰上的雕像这一象征物,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宗教信仰与哲学思考,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远的人文关怀。
阿娇新贮屋,风流客、真个忒疏狂。
记因怕夜寒、悬罗作帐,还愁风冷,剪纸糊窗。
更多事,代开青玉镜,为叠镂金箱。
翠阁树阴,正宜凭眺,绣帘日暖,恰好梳妆。
情知终无济,争无奈、此际扰乱痴肠。
欲诉从前密意,却倩谁将。
想綵毫入梦,画眉有分,玉梭纵拒,折齿何妨。
听着回廊步屧,更惹思量。
曾说休迤逗。何事轻分手。别来莫道不相思,彀。彀。
彀。残月帘西,暮云楼上,那些时候。春色来何骤。
人意应非旧。归期曾指杏花残,谬。谬。谬。
望到如今,看看又是,海棠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