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课儿联·其四九九》
《课儿联·其四九九》全文
清 / 梁鼎芬   形式: 对联

味岂同金菊;香宜配绿葵。

(0)
鉴赏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将“味”与“香”作为核心意象,通过“金菊”与“绿葵”的形象对比,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富有层次的意境。

“味岂同金菊”,首先以“金菊”为喻,金菊在秋天盛开,以其金黄的颜色和浓郁的香气著称,象征着高洁、坚韧和成熟之美。这里的“味”不仅指味道,更隐含了内在品质与精神境界的比喻。“味岂同金菊”则表达了诗人认为某种事物或人的特质与金菊的高雅不同,暗示了一种超越常规、独具特色的品质或境界。

紧接着,“香宜配绿葵”,绿葵通常指的是向日葵,以其鲜艳的绿色和阳光下的活力著称,象征着生机、希望和对光明的追求。这里的“香”同样不仅仅指嗅觉上的香气,而是延伸至心灵的芳香、道德的光辉或是生活的热情。诗人在这里强调了与绿葵的搭配,意味着这种特质或境界应该与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事物相匹配,共同展现出生命的美好与价值。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金菊”与“绿葵”的对比,既赞美了两种不同的美好特质,又暗示了它们之间可以和谐共存,共同构成丰富多元的世界。诗中蕴含的哲理,鼓励人们追求高洁与活力并存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和社会状态的向往与期待。

作者介绍

梁鼎芬
朝代:清

梁鼎芬(1859—1919),晚清学者、藏书家,广东番禺人。字星海,一字心海,又字伯烈,号节庵,别号不回山民、孤庵、病翁、浪游词客、葵霜、藏山、藏叟等;室名有耻堂、葵霜阁、栖凤楼、抗愤堂等。光绪六年进士,授编修。历任知府、按察使、布政使,曾因弹劾李鸿章,名震朝野。后应张之洞聘,主讲广东广雅书院和江苏钟山书院,为《昌言报》主笔。辛亥革命前有反帝主战思想。后任溥仪的毓庆宫行走。
猜你喜欢

端阳日,申浦羁次漫书二首·其二

沪上高楼接大荒,水天无际思茫茫。

中原老病三年艾,辽海归心一苇航。

方是羹枭佐欢伯,不曾盐骥脱孙阳。

暮江烟树乡书远,收拾閒愁托雁行。

(0)

拟杜少陵诸将五首,和李君可亭靖国·其五

和亲使命日边来,子建端居赋七哀。

方仗雄心保瓯脱,独怜暮气悔轮台。

安危指望军三捷,块磊难凭酒一杯。

闻道棘阳多将种,不应仍恨斗筲材。

(0)

春柳四章用渔洋秋柳韵·其三

软尘摇漾泛征衣,自别乡关百虑非。

子夜歌馀风味在,莫愁湖上旧情稀。

短亭去马和愁繫,细雨雏鸦不耐飞。

江上烟花真草草,伯劳燕子故相违。

(0)

七夕

残星耿耿转银河,云净天街小雨过。

只恐月斜风露重,昆明池上夜寒多。

(0)

题梅二首·其二

空涧周遭厉石斑,白云深处鸟间关。

不知今夜师雄梦,醉落南荒第几山。

(0)

梅花四首·其三

问讯江南客,新诗近几篇。

湖山人去后,风雨鹤归年。

林下觅高隐,人间有散仙。

生香谁画得,萧飒起寒烟。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