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老矣尚无成,弄笔窗光偶寄情。
痴钝岂能凡骨换,衰慵莫悟担夫争。
何轻羲献无馀子,钱诡斯冰至小生。
千古是非谁论定,忘机早已薄浮名。
学书老矣尚无成,弄笔窗光偶寄情。
痴钝岂能凡骨换,衰慵莫悟担夫争。
何轻羲献无馀子,钱诡斯冰至小生。
千古是非谁论定,忘机早已薄浮名。
这首诗是陈曾寿在清末近现代初所作,题为《协平兄以诗赞予隶书次韵答之》。诗中流露出诗人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与深刻感悟。
首联“学书老矣尚无成,弄笔窗光偶寄情”,表达了诗人年岁已高,虽勤于书法练习,但仍未达到理想境界,却依然乐此不疲,在窗前挥毫之际,寄托了自己对书法艺术的深情厚意。
颔联“痴钝岂能凡骨换,衰慵莫悟担夫争”,诗人自嘲自己的愚钝和懒散,无法通过努力改变平凡的身体,也无法理解那些体力劳动者之间的竞争,暗含了对自己在书法道路上进步缓慢的无奈与反思。
颈联“何轻羲献无馀子,钱诡斯冰至小生”,这里提到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以及晚清书法家钱坫、斯弥。诗人感叹当今之世,除了羲献父子外,鲜有能够超越他们的书法大家,表达了对当代书法界人才匮乏的感慨。
尾联“千古是非谁论定,忘机早已薄浮名”,诗人认为历史上的功过是非,最终由后人评说,而他早已看淡了名声的虚妄,表达了对名利的超脱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
玉绳低鹤禁,朱鸟焕螭坳。
鸾扇非烟散,鸳班委佩敲。
佞臣方唯唯,直士独嘐嘐。
自具松筠操,难容泾渭淆。
撄龙鳞岂怯,折鹿角曾摎。
奚用槛重辑,还同罟不抛。
纳忠馀宿将,介节叹征茅。
企想都俞世,盈廷喜泰交。
园林当首夏,暖风日日吹。
拂云似席卷,飘絮如雪飞。
繁蕊将辞条,催残胡疾为。
对之惄焉愁,不为惜芳菲。
年来春雨艰,多赋云汉诗。
去冬三白佳,膏泽被郊畿。
满拟二麦丰,慰我三农饥。
亢旱虽未形,待泽正此时。
先忧理则然,后乐非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