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声满叶驱残暑。悠然兴趣何人语。石乳煮来香。
苑堂粗葛凉。閒书三两卷。秪可遮双眼。
扶杖到溪头。且看碧树秋。
蝉声满叶驱残暑。悠然兴趣何人语。石乳煮来香。
苑堂粗葛凉。閒书三两卷。秪可遮双眼。
扶杖到溪头。且看碧树秋。
这首《菩萨蛮·寄通州远堂宏书记》由清代的呆翁和尚所作,以蝉鸣、石乳、闲书、溪头之景,营造出一种静谧、淡泊的意境。
首先,“蝉声满叶驱残暑”,蝉鸣在树叶间回响,驱散了夏日的余热,描绘出初秋时节的清爽与宁静。蝉是夏末秋初的象征,其鸣声往往给人以季节更替的提示,此处通过蝉声表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对自然界的深刻体悟。
接着,“悠然兴趣何人语”,悠然自得的乐趣,却无人能言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脱。这里的“悠然”不仅指自然景色的宁静,也暗含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淡泊。
“石乳煮来香”,石乳即岩洞中滴落的水珠,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形成一种独特的香味。这里以“煮”字,形象地描绘出石乳的香气被提炼、升华的过程,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品味与追求。
“苑堂粗葛凉”,苑堂可能是诗人居住或活动的场所,粗葛凉则暗示了环境的清凉舒适。这一句通过对比,强调了环境的宜人,以及在这种环境中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閒书三两卷,秪可遮双眼”,诗人闲读几本书,这些书籍仿佛只是用来遮挡视线的工具,强调了阅读对于他来说,更多是一种心灵的慰藉而非知识的获取。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即在忙碌之余寻求精神上的放松与享受。
最后,“扶杖到溪头,且看碧树秋”,诗人手持拐杖走到溪边,欣赏着秋天碧绿的树木。这一场景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碧树秋”这一意象,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传达出一种深沉而悠远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世界,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感悟。
壶中日月洞中天,紫府官曹许接联。
爽垲已辞齐相宅,衰庸休问绛人年。
故园一别难回首,何日三军得晏眠。
各有萧条羁客感,白门烟树总凄然。
粥香长者善调香,优昙华钵金轮王。
庄严妙相三十二,夜放顶上真毫光。
我师头陀现本色,须弥照耀东南方。
天晴无风日开霁,蠹书一一珊瑚装。
中有藏真律公帖,目未及睹眉先扬。
想当解衣气磅礴,笔力可挽千石强。
真龙矢矫自空下,飞腾入腕何茫茫。
须臾百纸立扫尽,墨痕一缕中藏芒。
王氏之间伯仲耳,神妙不数崔与张。
弇州论书以年断,强作解事欺聋盲。
师归兜率已千载,字向纸上犹轩昂。
护持幸仗佛力大,恒沙算数知无量。
千文一卷绝可惜,面目虽是神先亡。
流传要亦自有数,书妙所贵刻手良。
从来得师笔外意,宋人独许涪翁黄。
天门荡荡不可至,日暮怅望疲津梁。
低徊掩卷复三叹,跋尾为君歌此章。
《法云寺观元照禅师藏怀素藏真律公帖题其后》【清·晏贻琮】粥香长者善调香,优昙华钵金轮王。庄严妙相三十二,夜放顶上真毫光。我师头陀现本色,须弥照耀东南方。天晴无风日开霁,蠹书一一珊瑚装。中有藏真律公帖,目未及睹眉先扬。想当解衣气磅礴,笔力可挽千石强。真龙矢矫自空下,飞腾入腕何茫茫。须臾百纸立扫尽,墨痕一缕中藏芒。王氏之间伯仲耳,神妙不数崔与张。弇州论书以年断,强作解事欺聋盲。师归兜率已千载,字向纸上犹轩昂。护持幸仗佛力大,恒沙算数知无量。千文一卷绝可惜,面目虽是神先亡。流传要亦自有数,书妙所贵刻手良。从来得师笔外意,宋人独许涪翁黄。天门荡荡不可至,日暮怅望疲津梁。低徊掩卷复三叹,跋尾为君歌此章。
https://shici.929r.com/shici/mVBItbC.html
秋末登千山,蹑足最高顶。
霁色到香岩,层塔立边景。
俯首瞷沧波,海气腾足冷。
昔传有仙人,对弈酌清茗。
石坪尚零星,露下鹤声警。
我读《招隐》篇,韶落千峰静。
仙人竟不来,空台吊孤影。
古寺铿飞钟,天风独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