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登千山,蹑足最高顶。
霁色到香岩,层塔立边景。
俯首瞷沧波,海气腾足冷。
昔传有仙人,对弈酌清茗。
石坪尚零星,露下鹤声警。
我读《招隐》篇,韶落千峰静。
仙人竟不来,空台吊孤影。
古寺铿飞钟,天风独延颈。
秋末登千山,蹑足最高顶。
霁色到香岩,层塔立边景。
俯首瞷沧波,海气腾足冷。
昔传有仙人,对弈酌清茗。
石坪尚零星,露下鹤声警。
我读《招隐》篇,韶落千峰静。
仙人竟不来,空台吊孤影。
古寺铿飞钟,天风独延颈。
这首清代程虞卿的《仙人台》描绘了秋末登临千山之巅的景象。诗人首先描述了自己攀爬至山顶,视野开阔,雨后晴空如洗,香岩与层塔映衬在眼前,景色宜人。他低头远眺,沧波浩渺,海气蒸腾,带来一丝寒意。诗人联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在此对弈品茗的场景,虽然仙人未至,但遗迹犹存,石坪上仍有零星斑驳,夜露打湿,鹤鸣声声,显得静谧而神秘。
诗人读起《招隐》这样的篇章,感受到韶华流逝,千峰静默,仿佛能听见时间的流转。他站在空荡的仙人台上,不禁生出孤寂之感,只有古寺的钟声和天风陪伴,增添了历史的苍凉与辽阔。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传说,表达了诗人对仙踪难觅、时光荏苒的感慨,以及对超凡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