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家谢尘虑,结意在岩壑。
登高畏炎蒸,园林寄幽托。
澄湖逼遥岑,仁智均所乐。
入径参茂松,环洲杂芳若。
灌木挺乔干,疏篁解新箨。
中有百尺楼,凭虚荫寥廓。
青山四壁垂,云气屡迥薄。
朝汲葛翁水,夕放支公鹤。
披襟步湖湄,飘风散花萼。
逃暑荡兰枻,迎凉启罗箔。
清宵寂无人,倚石纵盘礴。
归偃北窗隅,三五映篱落。
览花得沉冥,感遇任离索。
物理本如此,俯仰亦何怍。
辞家谢尘虑,结意在岩壑。
登高畏炎蒸,园林寄幽托。
澄湖逼遥岑,仁智均所乐。
入径参茂松,环洲杂芳若。
灌木挺乔干,疏篁解新箨。
中有百尺楼,凭虚荫寥廓。
青山四壁垂,云气屡迥薄。
朝汲葛翁水,夕放支公鹤。
披襟步湖湄,飘风散花萼。
逃暑荡兰枻,迎凉启罗箔。
清宵寂无人,倚石纵盘礴。
归偃北窗隅,三五映篱落。
览花得沉冥,感遇任离索。
物理本如此,俯仰亦何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夏日远离尘嚣,遁入山林,寻求心灵宁静的过程。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首句“辞家谢尘虑,结意在岩壑”,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离开尘世的喧嚣,选择与山林为伴的心境。接着,“登高畏炎蒸,园林寄幽托”两句,通过对比登山时的炎热与园林中的清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寄托。
“澄湖逼遥岑,仁智均所乐”描绘了湖水清澈,与远处山峰相接的画面,体现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哲理。接下来,“入径参茂松,环洲杂芳若”则进一步展示了山林间的生机与活力,茂密的松树与芳香的花卉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中有百尺楼,凭虚荫寥廓”描述了一座高耸的楼阁,矗立于广阔的天地之间,象征着诗人的精神追求与超脱。而“青山四壁垂,云气屡迥薄”则以动态的云雾,衬托出山峦的壮丽与变幻莫测。
“朝汲葛翁水,夕放支公鹤”两句,通过引用古代隐士的故事,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最后,“归偃北窗隅,三五映篱落”描绘了诗人归家后,静静地坐在窗边,享受月光洒在篱笆上的宁静画面,表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和平静心境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深刻感悟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