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出鸿哀并雁嗷,独烦抚字涉波涛。
长从痛定还思痛,仡可劳休忍道劳。
展卷自怜身入画,回春何止颊添毫。
愿君到处为生佛,常觉疮痍满目蒿。
绘出鸿哀并雁嗷,独烦抚字涉波涛。
长从痛定还思痛,仡可劳休忍道劳。
展卷自怜身入画,回春何止颊添毫。
愿君到处为生佛,常觉疮痍满目蒿。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名为《题沈槐卿大令<鄱阳大水纪事图>》,通过对一幅描绘鄱阳大水灾情的画作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公正的强烈呼吁。
首联“绘出鸿哀并雁嗷,独烦抚字涉波涛”以鸿雁哀鸣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大水灾带来的巨大悲痛,同时点明了画作的主题——记录这场灾难。诗人感叹于画中所展现的痛苦与挣扎,表达了对受灾民众的深切同情。
颔联“长从痛定还思痛,仡可劳休忍道劳”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认为,在灾难过后,人们虽然暂时得以喘息,但内心的创伤却难以平复,对劳动者的艰辛与付出,也应持有一种敬畏之心,不应轻易忽视或轻视。
颈联“展卷自怜身入画,回春何止颊添毫”转而表达诗人自己对画作的感同身受。他仿佛置身于画中,感受到了灾难的残酷与生命的脆弱,同时也对画师的技艺表示了赞赏。这不仅是对艺术的肯定,也是对人性光辉的颂扬。
尾联“愿君到处为生佛,常觉疮痍满目蒿”则是诗人对观画者的期望,希望每个人都能从这幅画中汲取力量,成为社会中的善行者,关注并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诗人呼吁大家要时刻保持同情心,面对社会的不公与苦难,要勇于伸出援手,让世界充满温暖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人文关怀,是一首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的作品。
我行入南中,事事皆殊傀。
怪石马蹄生,好峰当面起。
竖者如鍪牟,蹲者似犀兕。
是时春仲交,草木渐畅美。
风雨所摧残,瘴雾所煎靡。
石壁馀嶙峋,点缀互苍紫。
嘤嘤春鸟鸣,湜湜泉流弥。
带刀椎髻奴,出入俱妻子。
伐木响山椒,时闻深涧底。
窈窕转前旌,鼓角馀声里。
边吏远来迎,骑踏旄头驶。
古称花面蛮,于今亲见矣。其言虽侏?,其俗尚淳俚。
愧彼中华人,衣冠盛包匦。
机械互纷拿,文墨相宛委。
徒工鞶帨姿,何裨结绳理。
子欲居九夷,无乃意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