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看不定,重露试还无。
影翻狂舞客,明误已栖乌。
浮光看不定,重露试还无。
影翻狂舞客,明误已栖乌。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月光下的独特景象,充满了动态与静态的对比,以及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存。
首句“浮光看不定”,生动地描绘了月光在水面跳跃、闪烁,难以捉摸的动态美。这里的“浮光”既指水面的反光,也暗喻了月光的变幻莫测,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想象的空间。
次句“重露试还无”,则转而描写月光下露珠的变化。露珠在月光的照耀下,似乎要显现出来,却又在瞬间消失,这种微妙的光影变化,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和诗意。
接下来的“影翻狂舞客”,将月光下的影子比作狂舞的宾客,形象地展现了月光下人们或动物的影子在地面跳跃、摇曳的情景,赋予了静态的影子以动态的生命力,营造出一种欢乐、自由的氛围。
最后一句“明误已栖乌”,则以乌鸦栖息的情景来反衬月光的明亮。乌鸦在月光下迷失方向,无法准确判断栖息的位置,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也暗示了月光之强,甚至能影响到生物的行为,体现了自然界中光与影的奇妙互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捕捉了中秋之夜月光下的各种景象,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生活情趣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敏锐的感受力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老火不知老,尚欲骄新秋。
金稚力未胜,如儿方唧啾。
稍养浩然气,终当凌斗牛。
巧夕乞巧者,稚儿辈可羞。
老拙眼尚明,却笑群目幽。
造物真大巧,容得智力不。
巧亦不自知,变化神鬼惊。
夏将烘炉铸,至秋成金城。
金城包宇宙,万宝藏难明。
今夕且对月,酌酒与子盟。
仁熟如美种,由我独善耕。
金声而玉振,秋乃集大成。
朔风吹沙边云黄,行人堕指鸟兽僵。
鹔鹴裘弊醉何有,呼吸七气成冰霜。
画堂绣幕围丝管,馥馥麝烟红吐煖。
贫人尺布不可缝,夜长展转牛衣短。
将军领戍山上山,劲弩折角刁斗寒。
铁衣照雪夜如水,哀雁一声心欲死。
年年官赐冬衣绢,妇女从军身不遍。
来岁忍寒须努力,农家饥死无人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