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苑风高水潦收,旋催羽队肃貔貅。
九天鼓吹鸣金镯,万乘旌旄拥翠虬。
马足过时残雪尽,銮声回处朔云浮。
宣威端在承平日,自昔经邦有大猷。
南苑风高水潦收,旋催羽队肃貔貅。
九天鼓吹鸣金镯,万乘旌旄拥翠虬。
马足过时残雪尽,銮声回处朔云浮。
宣威端在承平日,自昔经邦有大猷。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皇帝玄烨的一次大阅兵场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壮观的阅兵场面。
首句“南苑风高水潦收”,描绘了阅兵地点南苑的环境,秋风高扬,雨水已退,营造出一种肃穆而清新的氛围。接着,“旋催羽队肃貔貅”一句,通过“羽队”和“貔貅”这两个形象,既指代了士兵们的行列,也暗喻了军队的威武与纪律严明。
“九天鼓吹鸣金镯,万乘旌旄拥翠虬”两句,进一步渲染了阅兵的宏大场面。九天之上的鼓乐声如同金镯碰撞发出的响亮声音,而皇帝的车队则由旌旗和翠色的龙形装饰簇拥,展现出皇家的尊贵与威严。
“马足过时残雪尽,銮声回处朔云浮”描绘了阅兵过程中,马蹄踏过,积雪消融,銮铃回响,云雾飘散的景象,不仅表现了季节的变化,也象征着军队行动的迅速与力量。
最后,“宣威端在承平日,自昔经邦有大猷”两句,表达了这次阅兵不仅仅是军事展示,更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和平与稳定,体现了古代君主对于国家治理的深思熟虑和长远规划。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成功地展现了大阅兵的壮观景象及其背后的政治寓意,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强盛和军事力量的重视。
吾弟再来人,弱龄志神仙。
师事月间老,辛苦二十年。
丹书墨符役神鬼,白日青天致风雨。
元阳真火分济人,不俾世间羸瘵苦。
西山松柏里,仙人有旧庐。
白云长芝草,青霞护道书。
林居圜屋奠八卦,草衣木食参玄化。
宴坐灵龟息渐微,空歌白鹤飞初夏。
青春三十功累成,名列丹台玉署深。
蓬莱官府案行密,特遣仙者来中林。
瓢笠过门日当午,一语不合幡然去。
杖藜挥袂风飘飘,回首云深不知处。
微言至理岂易逢,仙缘尚隔一尘中。
前程怅望鸾凤远,遗蜕偶与蛇蝉同。
学仙求道难如此,拔宅徒劳慕刘许。
我来抚景重兴怀,满林白石空延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