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轴山中大慈圣,普应诸供作佛事。
虽设大铃金刚杵,如世休马櫜弓矢。
龙女来献九渊珠,无心奉施无心受。
清净之众见寻常,相视还如土木偶。
持轴山中大慈圣,普应诸供作佛事。
虽设大铃金刚杵,如世休马櫜弓矢。
龙女来献九渊珠,无心奉施无心受。
清净之众见寻常,相视还如土木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南山罗汉赞十六首》中的第十六首,描绘了一位居住在山中的大慈圣者,他以佛法为本,广泛地参与各种佛事活动。虽然手持法器如大铃和金刚杵,但他的行为如同世间放下武器的和平者,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慈悲。
龙女献上珍贵的九渊珠,这象征着无私的布施,而圣者接受时也无心求取,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清净心境。周围清净的僧侣们看到这一幕,觉得平常自然,彼此间没有过多的执着,仿佛都是木偶般淡然处世,体现了佛教中看破红尘的修行境界。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比喻,赞美了罗汉的修行智慧和慈悲精神,以及他们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展现了禅宗崇尚的“平常心”和“无心”的禅定境界。
阊阖天门,芙蓉春殿,几年目断鸡翘。
短蓬秋鬓,端幸倚琼瑶。
南圃花边小院,西湖畔、云底双桥。
归时节,红香露冷,月影上芭蕉。明朝。
那可望,旗亭烟草,柳渡寒潮。
但万户千门,恨客歌樵。
戏彩光浮衮绣,听鸣珂、响逼云霄。
应回首,绮裘醉客,还是独吹箫。
岁来沙上草头迎,岁去梅边雪中送。
岁去年来不自由,我亦送迎何所用。
人情厌旧只欢新,不道新来老却人。
喜为儿孙添一岁,可怜光景转成尘。
送君此去信悠哉,不知明日肯重来。
宇宙无穷迷道路,追随不见上层台。
萧萧便恐逐风散,茫茫尚想随潮回。
岁去匆匆不复顾,我犹留此君何处。
非缘故岁去无情,自是新年促君去。
送故迎新一百年,不迎不送无新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