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上莲花庵》
《上莲花庵》全文
清 / 汪徵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秋山钟梵寂,萝径上崔嵬。

意想不到处,峰峦忽尽开。

石床平落叶,古壁满荒苔。

更羡孤云逸,松颠自往来。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山中寺庙的宁静与神秘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莲花庵所在的山景刻画得生动而富有层次感。

首句“秋山钟梵寂”,点明了时间(秋)和地点(山),以及环境(钟梵寂),即寺庙中的钟声与梵唱在寂静的山间回响,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萝径上崔嵬”描绘了一条覆盖着藤蔓的小径蜿蜒向上,通往山顶的庵寺,暗示了道路的崎岖与攀登的艰辛。

“意想不到处,峰峦忽尽开”两句,运用了转折和惊喜的手法,描述了在攀登途中,当人们以为已至尽头时,却意外地发现前方峰峦豁然开朗,仿佛大自然有意为访客揭示隐藏的美景。这种突然的转变,不仅增加了旅途的趣味性,也象征着心灵的顿悟与发现。

“石床平落叶,古壁满荒苔”则进一步展示了庵寺周围的自然景观。石床上铺满了落叶,古旧的墙壁上长满了荒芜的青苔,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丰富性,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最后,“更羡孤云逸,松颠自往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孤云自在飘逸,松树顶端云雾缭绕,这种景象象征着心灵的解放与超越世俗的追求。整首诗通过描绘莲花庵及其周围环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清末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汪徵远
朝代:清

猜你喜欢

赋得净瓶送衍上人

虚瓶湛灵泉,行住一钵友。

红簪天女花,碧插大士柳。

中圆涵真虚,外洁照万有。

自盛甘露浆,不贮声闻酒。

衍师时出定,提挈每在手。

词锋当建瓴,禅寂宜守口。

(0)

春日山西寄王允原知司·其四

花时无处不黄鹂,偏到垂杨着意啼。

人立晚风携便面,马临春水惜障泥。

踏歌趁拍催腔急,旋舞回身应节齐。

遥想故山行乐地,紫苔侵遍十年题。

(0)

春日白门写怀用高季迪韵五首·其三

绿发无多白发长,谪居还复是他乡。

风纫晚佩猗兰弱,雨滴春蔬早韭香。

碧柳五株千本菊,黄牛十角一群羊。

得闲随地为农好,不独长安与洛阳。

(0)

江村杂兴·其一

春墅一鸠啼,桥危懒过溪。

径苔都上壁,野菜不分畦。

倚杖妨花密,看山碍竹低。

欲知幽隐处,风雨白门西。

(0)

潇湘八景·其二渔村夕照

今朝罢渔早,挂网堤边树。

云断一峰青,斜阳在坳处。

痴儿晚睡醒,却讶东方曙。

(0)

发衡州

五日白一发,十日皱一肤。

人生冰雪容,终作靴纹粗。

今朝清镜中,已与昨日殊。

不忧须眉苍,但恐皮肉枯。

肉枯亦常理,所念非壮图。

有亲恩最深,抚养劳勤劬。

怜我幼失怙,爱我如掌珠。

斯恩未及报,不敢忘须臾。

书来得凶问,哀顿空号呼。

衣衾与棺敛,弗得亲走趋。

家山在万里,那能返故都。

树头哑哑啼,愧杀返哺乌。

有子初学言,行步要母扶。

已解索梨栗,未知识之无。

重在托宗祀,岂暇问贤愚。

弟妹皆漂零,远在天一隅。

仲氏久无信,梦中时友于。

艰难斥卤滨,何以保微躯。

计工当已还,母乃东归吴。

童仆各分飞,仅有赤脚奴。

竛竮苦肺疾,终夜声呜呜。

怜渠亦解事,剪伐供樵苏。

异乡骨肉远,赖此相支吾。

嗟我客梁楚,只身亦崎岖。

白昼畏豺虎,夜防狸与狐。

所赖筋力强,窜伏幸无虞。

今年觉衰倦,自怯行远途。

东风洞庭波,落日青草湖。

鱼龙来欺人,烟涛惨模糊。

兹晨过衡阳,霁景差可娱。

桃花白练带,春水绿菰蒲。

感此颜色妍,暂使忧心苏。

万事信有命,抚膺长叹吁。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