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月微明,翛然万籁清。
山禽忽飞起,偏傍竹林鸣。
静夜月微明,翛然万籁清。
山禽忽飞起,偏傍竹林鸣。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夏夜山中》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生动的山间夏夜图景。首句“静夜月微明”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夜晚的宁静,月光虽淡却足以照亮山林,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接着,“翛然万籁清”进一步强调了深夜的寂静,万物似乎都在这清凉的空气中沉睡,只有“万籁”(各种声音)显得格外清晰。
后两句“山禽忽飞起,偏傍竹林鸣”,通过动态的细节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山中的鸟儿在这一刻突然振翅飞起,打破了片刻的寂静,然而它们并未远去,而是选择在竹林边鸣叫,这声音在静夜里显得尤为突出,仿佛是大自然的一首独奏曲,与前文的静谧形成对比,使得整个画面既有静态的美,又有动态的趣味。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山禽的飞翔和鸣叫,展现了山中夏夜的宁静与生机,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深的喜爱。
重到金坡二十春,閒思出处一伤神。
略行大地山川遍,再睹青天日月新。
疏籁岂知谐律吕,散材无意入辕轮。
何时却出都门去,静掩岩扉老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