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澒洞,向谁何、乞个文章利市。
蓦见紫微新雪霁,吹送下黄麻纸。
鹄立千官,鸾趋三殿,知是天颜喜。
恩波分及,网罗多少寒士。
南望瓯越家山,亭依戏采,春满珊瑚蕊。
莫道埋头人未遇,可废三冬书史。
宝剑磨光,弦琴学谱,何处无知己。
吾犹拙宦,老亲须鬓苍矣。
风尘澒洞,向谁何、乞个文章利市。
蓦见紫微新雪霁,吹送下黄麻纸。
鹄立千官,鸾趋三殿,知是天颜喜。
恩波分及,网罗多少寒士。
南望瓯越家山,亭依戏采,春满珊瑚蕊。
莫道埋头人未遇,可废三冬书史。
宝剑磨光,弦琴学谱,何处无知己。
吾犹拙宦,老亲须鬓苍矣。
这首诗描绘了庚子年元日雪后,皇帝宣布开恩科选拔人才的场景。诗人以风尘中的寒士自比,感叹在动荡时局中寻求文章功名的不易。然而,当看到紫微星(象征皇权)上新雪初晴,仿佛带来了天子的喜讯,他意识到恩泽将惠及众多苦读的士人。
诗人遥望南方的故乡,想象着弟弟经敷听到这个消息时的欢欣,以及春天的气息仿佛透过珊瑚般的花朵传递而来。他鼓励弟弟即使身处困境,也不应放弃学问,因为宝剑终将磨砺出锋芒,弦琴也需勤加练习,总会找到知音。
最后,诗人感慨自己虽然仕途尚显拙劣,但为了年迈的父母,仍需继续努力,因为他们已白发苍苍。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又有对国家选贤任能的期待,展现了清末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篱边无菊可清尊,又见行人别我门。
随意一杯非畅饮,徒知九日欲何言。
寒烟淮塞干戈满,野路江村鸟雀喧。
滕阁迥临云雨上,好依英簜说丘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