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黄对兹给谏左谪永丰》
《黄对兹给谏左谪永丰》全文
明 / 游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边庭何事日惊尘,去国翻悲叩阙辰。

本为九重分拊髀,敢云孤愤快批鳞。

霜寒楚泽迟吟棹,雪满燕山拥逐臣。

宣室即看前席对,不须投赋问灵均。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游朴所作的《黄对兹给谏左谪永丰》。诗人以边庭之尘、去国之悲、九重之抚、霜雪之苦、宣室之对等意象,描绘出一位被贬官员的复杂心境与深沉感慨。

首联“边庭何事日惊尘,去国翻悲叩阙辰。”开篇便以边疆的尘土和离开国家的悲伤,表达了贬官的无奈与哀愁。诗人似乎在质问边疆为何如此动荡,同时又因离开朝廷而感到深深的悲哀。

颔联“本为九重分拊髀,敢云孤愤快批鳞。”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原本是为了国家利益而有所作为,却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不满,以免触怒权贵。这里“九重”指皇宫,“拊髀”则暗喻受到君王的赏识和信任。

颈联“霜寒楚泽迟吟棹,雪满燕山拥逐臣。”通过描述楚地的寒冷和燕山的积雪,形象地表现了贬官生活的艰苦与孤独。诗人仿佛置身于严寒之中,吟唱着自己的命运,而周围则是被贬官员的冷落与孤立。

尾联“宣室即看前席对,不须投赋问灵均。”诗人以历史上的贤臣如贾谊(宣室对)自比,期待能像他们一样得到君主的垂青和重用,不必像屈原那样通过投赋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这既是对未来的憧憬,也是对现实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贬官生活境遇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意味。

作者介绍

游朴
朝代:明   字:太初   籍贯:明福建福宁(今福建柘荣县)   生辰:1526—1599

游朴(1526—1599),明福建福宁(今福建柘荣县)人,字太初。少聪慧,九岁能属文。万历二年进士,授成都府推官。入为大理寺评事。历迁刑部郎中。三任法曹,办案力求公正。官终湖广参政。有《藏山集》。
猜你喜欢

感时三首·其三

世途扰扰复憧憧,真恐华夷事亦同。

岁月自消寒暑内,荣枯尽在是非中。

今朝犹作青襟子,明日还成白首翁。

堪笑愚夫足纷竞,不知流水去无穷。

(0)

越中言事二首·其一

异术闲和合圣明,湖光浩气共澄清。

郭中云吐啼猿寺,山上花藏调角城。

香起荷湾停棹饮,丝垂柳陌约鞭行。

游人今日又明日,不觉镜中新发生。

(0)

茅山赠洪拾遗

圣代谏臣停谏舌,求归故里傲云霞。

溪头讲树缆渔艇,箧里朝衣输酒家。

但爱身闲辞禄俸,那嫌岁计在桑麻。

我来幸与诸生异,问答时容近绛纱。

(0)

罗浮山

罗浮多胜境,梦到固无因。

知有长生药,谁为不死人。

根虽盘地脉,势自倚天津。

未便甘休去,须栖老此身。

(0)

弄珠吟

般若神珠妙难测,法性海中亲认得。

隐现时游五蕴山,内外光明大神力。

此珠无状非大小,昼夜圆明悉能照。

用时无处复无踪,行住相随常了了。

先圣相传相指授,信此珠人世希有。

智者号明不离珠,迷人将珠不识走。

吾师权指喻摩尼,采人无数入春池。

争拈瓦砾将为宝,智者安然而得之。

言下非近亦非远,体用如如转无转。

万机珠对寸心中,一切时中巧方便。

皇帝曾游于赤水,视听争求都不遂。

罔像无心却得珠,能见能闻是虚伪。

非自心,非因缘,妙中之妙玄中玄。

森罗万像光中现,寻之不见有根源。

烧六贼,烁四魔,能摧我山竭爱河。

龙女灵山亲献佛,贫儿衣里几蹉砣。

亦非性,亦非心,非性非心超古今。

体绝名言名不得,权时题作《弄珠吟》。

(0)

解秋十首·其六

霁丽床前影,飘萧帘外竹。

簟凉朝睡重,梦觉茶香熟。

亲烹园内葵,凭买家家曲。

酿酒并毓蔬,人来有棋局。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胡应麟 杨万里 欧大任 姚燮 彭孙贻 白居易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