嵯峨烈庙故徵君,潦倒南都一党人。
犹喜清流完白首,竟无抔土贮青燐。
枯心早已填穷海,残骨还堪赎百身。
五角六张多厄运,敬亭草木亦伤神。
嵯峨烈庙故徵君,潦倒南都一党人。
犹喜清流完白首,竟无抔土贮青燐。
枯心早已填穷海,残骨还堪赎百身。
五角六张多厄运,敬亭草木亦伤神。
这首诗是清代全祖望所作,悼念友人沈耕岩先生。沈耕岩先生去世后七十年仍未安葬,全祖望深感悲痛,欲为他寻求安葬,但因临川阁学病情严重未能实现。诗中表达了对沈耕岩先生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
首联“嵯峨烈庙故徵君,潦倒南都一党人”描绘了沈耕岩先生生前的处境与形象。他虽曾是显赫的官员(徵君),却在晚年生活困顿,流离失所,如同在南都的一名落魄的同僚。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沈耕岩先生命运的起伏与不幸。
颔联“犹喜清流完白首,竟无抔土贮青燐”表达了诗人对沈耕岩先生品德的赞美。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沈耕岩先生依然保持着高洁的品行,如同清流一般,直到白发苍苍。然而,他最终未能得到应有的安葬,连一块墓碑都没有,其遗体只能被青烟带走,无法留下任何痕迹。
颈联“枯心早已填穷海,残骨还堪赎百身”进一步抒发了对沈耕岩先生命运的同情。他的心早已因生活的艰辛而枯萎,仿佛被填入了无尽的大海之中。即便如此,他的残存之躯仍然值得被珍视,能够赎回百倍的恩泽。这句诗表达了对沈耕岩先生人格价值的肯定和对其命运不公的感慨。
尾联“五角六张多厄运,敬亭草木亦伤神”点明了沈耕岩先生一生遭遇的种种不幸。无论是身体上的疾病还是精神上的挫折,都让他饱受折磨。即便是敬亭山的草木,也因沈耕岩先生的离去而感到悲伤。这一句以自然界的反应来表达人类情感的共鸣,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整首诗通过对沈耕岩先生生平的回顾和对他逝世后未得安葬的哀叹,展现了诗人对逝者深切的怀念与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全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富有深意,体现了全祖望作为一位历史学家兼文学家的深厚人文关怀。
三衢山中棠欲丛,主人自号棠陵翁。
才名已入承明第,鲍谢诗词清更丽。
东南逸士多好贤,满种棠花开绮轩。
主人早慕赤松子,归来直向鸣珂里。
春风草色绿如茵,花下小车来正频。
燕子双飞莺语滑,浥露含晞竞妍发。
东华红软多更嫣,爱尔孤芳是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