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春愁带客浓,残书数卷出尘封。
空怀建策同三表,莫问留行是万钟。
南国莺花随梦尽,孤城涕泪为谁容。
凭君且博清斋坐,明月瑶琴风入松。
无限春愁带客浓,残书数卷出尘封。
空怀建策同三表,莫问留行是万钟。
南国莺花随梦尽,孤城涕泪为谁容。
凭君且博清斋坐,明月瑶琴风入松。
这首诗《春暮和紫眉通城感怀》由明代诗人刘宗周所作,情感深沉,意境深远。诗中以“春愁”为主题,描绘了诗人面对春末时节,心中涌动的复杂情绪。
首句“无限春愁带客浓”,开篇即点明主题,春日之愁如同浓雾般弥漫,让人难以摆脱。接着,“残书数卷出尘封”,通过阅读旧书来排遣愁绪,却也暗示着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诗人试图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慰藉,但最终发现,这些只是表面的逃避。
“空怀建策同三表,莫问留行是万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他渴望有所作为,如同古代贤臣献策,但又深知自己的努力可能徒劳无功,世事难料。这里“三表”借指古代大臣向君主进谏的奏章,而“万钟”则象征巨大的权力与财富,表明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感慨。
“南国莺花随梦尽,孤城涕泪为谁容”,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与哀伤。南国的春花烂漫,象征着美好的梦想,但在诗人眼中却已成过眼云烟。孤城中的泪水,无人能懂,只有自己承受。这一句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最后,“凭君且博清斋坐,明月瑶琴风入松”,诗人邀请友人一同静坐,享受清雅的时光,以琴声与月色寄托情感。这里的“清斋”、“瑶琴”、“明月”都是高洁、宁静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暂时的宁静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某种期待与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春愁、读书、建策、梦境、孤城、琴声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在孤独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努力。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刘宗周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结束溯都门,欢言瞻上东。
宿舂不成装,徒御殊匆匆。
倾城千万人,髫稚随老翁。
揽袪强我留,路隘马不通。
志微术无多,举动非材雄。
畦隧不知拙,雕朽宁谓工。
尚怜畎亩民,欲使衣食充。
吏课才第六,名品出下中。
岂期此邦人,念我如豳风。
竟惭不赫赫,用底书成功。
人事非有常,物变何必终。
移是趣日新,应谐犹不穷。
耻为坚白辩,判别僻与衷。
由是知命来,但觉心源空。
思君天材异,汗血流骠骢。
定交既非晚,接武昆瀛蓬。
岁月使人惊,冠带昔儿童。
别离过三秋,会合今复同。
新诗思何深,清月醒困蒙。
相哀蹇无成,为客谢诸公。
《自曹还都舟中奉酬子中见寄》【宋·刘攽】结束溯都门,欢言瞻上东。宿舂不成装,徒御殊匆匆。倾城千万人,髫稚随老翁。揽袪强我留,路隘马不通。志微术无多,举动非材雄。畦隧不知拙,雕朽宁谓工。尚怜畎亩民,欲使衣食充。吏课才第六,名品出下中。岂期此邦人,念我如豳风。竟惭不赫赫,用底书成功。人事非有常,物变何必终。移是趣日新,应谐犹不穷。耻为坚白辩,判别僻与衷。由是知命来,但觉心源空。思君天材异,汗血流骠骢。定交既非晚,接武昆瀛蓬。岁月使人惊,冠带昔儿童。别离过三秋,会合今复同。新诗思何深,清月醒困蒙。相哀蹇无成,为客谢诸公。
https://shici.929r.com/shici/gVHqg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