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暮和紫眉通城感怀》
《春暮和紫眉通城感怀》全文
明 / 刘宗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无限春愁带客浓,残书数卷出尘封。

空怀建策同三表,莫问留行是万钟。

南国莺花随梦尽,孤城涕泪为谁容。

凭君且博清斋坐,明月瑶琴风入松。

(0)
鉴赏

这首诗《春暮和紫眉通城感怀》由明代诗人刘宗周所作,情感深沉,意境深远。诗中以“春愁”为主题,描绘了诗人面对春末时节,心中涌动的复杂情绪。

首句“无限春愁带客浓”,开篇即点明主题,春日之愁如同浓雾般弥漫,让人难以摆脱。接着,“残书数卷出尘封”,通过阅读旧书来排遣愁绪,却也暗示着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诗人试图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慰藉,但最终发现,这些只是表面的逃避。

“空怀建策同三表,莫问留行是万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他渴望有所作为,如同古代贤臣献策,但又深知自己的努力可能徒劳无功,世事难料。这里“三表”借指古代大臣向君主进谏的奏章,而“万钟”则象征巨大的权力与财富,表明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感慨。

“南国莺花随梦尽,孤城涕泪为谁容”,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与哀伤。南国的春花烂漫,象征着美好的梦想,但在诗人眼中却已成过眼云烟。孤城中的泪水,无人能懂,只有自己承受。这一句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最后,“凭君且博清斋坐,明月瑶琴风入松”,诗人邀请友人一同静坐,享受清雅的时光,以琴声与月色寄托情感。这里的“清斋”、“瑶琴”、“明月”都是高洁、宁静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暂时的宁静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某种期待与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春愁、读书、建策、梦境、孤城、琴声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在孤独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努力。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刘宗周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刘宗周

刘宗周
朝代:明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明朝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他著作甚多,内容复杂而晦涩。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刘宗周的思想学说还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甚至认为,刘宗周绝食而死后,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
猜你喜欢

临平道中

风蒲猎猎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

(0)

吊黄龙和尚塔

示灭师何速,空遗塔此中。

僧闲四海锡,谁复九年风。

鸟外千峰绕,人间一径通。

寥寥朝与暮,唯有白云同。

(0)

自曹还都舟中奉酬子中见寄

结束溯都门,欢言瞻上东。

宿舂不成装,徒御殊匆匆。

倾城千万人,髫稚随老翁。

揽袪强我留,路隘马不通。

志微术无多,举动非材雄。

畦隧不知拙,雕朽宁谓工。

尚怜畎亩民,欲使衣食充。

吏课才第六,名品出下中。

岂期此邦人,念我如豳风。

竟惭不赫赫,用底书成功。

人事非有常,物变何必终。

移是趣日新,应谐犹不穷。

耻为坚白辩,判别僻与衷。

由是知命来,但觉心源空。

思君天材异,汗血流骠骢。

定交既非晚,接武昆瀛蓬。

岁月使人惊,冠带昔儿童。

别离过三秋,会合今复同。

新诗思何深,清月醒困蒙。

相哀蹇无成,为客谢诸公。

(0)

赠吴均诗三首·其三

夕宿飞狐关,晨登碛砾坂。

形为戎马倦,思逐征旗远。

边城秋霰来,寒乡春风晚。

始信陇雪轻,渐觉寒云卷。

徭役命所当,念子加餐饭。

(0)

赠笔工范君用

光分顾兔一毫芒,遍洒春分翰墨场。

得趣妙从看剑舞,全身功贵善刀藏。

梦花不羡雕虫巧,试草曾供倚马忙。

昨过山僧馀习在,小书红叶拭新霜。

(0)

咏石榴花

密幄千重碧,疏巾一拶红。

花时随早晚,不必嫁春风。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