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城声酸嘶,汉月傍城低。
白骨若不掩,高与长城齐。
筑城声酸嘶,汉月傍城低。
白骨若不掩,高与长城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悲壮的画面。"筑城声酸嘶",以拟人手法写出筑城工人们的艰辛劳作,声音充满哀愁,反映出他们生活的艰难和战争带来的苦痛。"汉月傍城低",通过月亮的低垂,暗示了夜晚的漫长和战事的持久,也烘托出士兵们在月光下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白骨若不掩,高与长城齐",这两句直接揭示了战争的残酷,白骨遍野,无人收敛,象征着无数生命的消逝,而这些累累白骨的高度竟然与长城相埒,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浩劫和牺牲之大。诗人陆游以这样的场景,表达了对战争的深深谴责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和平的渴望。整体上,这是一首沉郁而深沉的边塞诗,展现了宋朝边疆战事的惨烈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燕去楼空矣。夜深沈、灯昏月暗,倩魂憔悴。
依约凌波真耶幻,底事远山敛翠。
还重话、庚辛旧事。
一骑桃花千重柳,压罗襟、斜佩朝天紫。
沙黄辈,定输此。海山沦谪归无计。
尽推排、红心拔尽,黄粱醒未。
几度党家销金梦,几度陶家茶味。
更谁惜、蜉蝣身世。
汉燕唐环生无分,掩柴门、白发青裙死。
添一段,玉台史。
讯平安、逋仙无恙,岁寒谁共迟暮。
江回岭隔寻消息,赢得早春几度。疏影妩。
纵历尽冰霜,不减横斜趣。夜深几许。
更举酒相邀,旧时明月,来照旧时树。
江楼笛,吹动邮亭离绪。朝来无限风雨。
小窗横幅留余迹,犹忆年时尊俎。双翠羽。
问别后师雄,还许重逢否。一枝漫取。
盼早晚南飞,守花使者,附与好诗句。
依旧春风,料当初王谢,依旧人家。
捎将隔年,绛楼辛苦天涯。
巢痕试觅,好楼台、别样繁华。
谁唤醒、乌衣梦境,是邪难道非邪。
贴地休夸轻俊,尽珠帘卷起,人面今差。
香泥欲衔又住,怕惹惊沙。
双双倩影,傍昭阳、不及宫鸦。
相慰藉、从头领略,者番细雨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