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丝纶欲放船,江头明月向人圆。
尊有酒,坐无毡,抛下渔竿踏水眠。
料理丝纶欲放船,江头明月向人圆。
尊有酒,坐无毡,抛下渔竿踏水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江边夜景图。诗人准备放舟于江上,江面上一轮明月正对着他,显得格外明亮圆满。在这样的夜晚,诗人似乎找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自由。他端着酒杯,却未铺垫坐毡,而是选择放下手中的渔竿,直接踏入水中,借以寻求心灵的安逸与放松。
通过“料理丝纶欲放船”这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放船意味着摆脱束缚,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在。而“江头明月向人圆”则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神秘的氛围,月亮仿佛特意为诗人照亮前行的道路,给予他力量与希望。
“尊有酒,坐无毡”这一描述,既体现了诗人的豪放不羁,又暗示了他对物质享受的淡泊。在这样的夜晚,酒是陪伴,但并不需要奢华的坐垫,简朴的生活方式反而更能让人感受到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最后,“抛下渔竿踏水眠”一句,将画面推向高潮。诗人不仅放弃了传统的捕鱼工具,更是直接融入自然,选择在水中安然入眠。这种行为不仅是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反叛,也是对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理想化表达。它象征着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极致追求,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度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深刻思考的体现,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佳作。
诏书下青琐,驷马还吴洲。
束帛仍赐衣,恩波涨沧流。
微禄将及亲,向家非远游。
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
适出西掖垣,如到南徐州。
归心望海日,乡梦登江楼。
大江盘金陵,诸山横石头。
枫树隐茅屋,橘林系渔舟。
种药疏故畦,钓鱼垂旧钩。
对月京口夕,观涛海门秋。
天子怜谏官,论事不可休。
早来丹墀下,高驾无淹留。
江上粤王台,登高望几回。
南溟天外合,北户日边开。
地湿烟尝起,山晴雨半来。
冬花采卢橘,夏果摘杨梅。
迹类虞翻枉,人非贾谊才。
归心不可见,白发重相催。
词客携文访病夫,因吟送别忆湘湖。
寒消浦溆催鸿雁,暖入溪山养鹧鸪。
僧向月中寻岳麓,云从城上去苍梧。
君归为问峰前寺,旧住僧房锁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