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禹崩来一万秋,水从嶓冢至今流。
当时若诉胼胝苦,更使何人别九州。
夏禹崩来一万秋,水从嶓冢至今流。
当时若诉胼胝苦,更使何人别九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作品,名为《咏史》。其中,“夏禹崩来一万秋,水从嶓冢至今流”两句,通过夏朝大禹(即大禹或曰夏禹)治理洪水成功到现在一万年的跨度,以及水从远古的山岭(嶓冢)一直流淌至今,展示了时间的久远和历史的连续性。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英雄事迹的赞美与思考。
“当时若诉胼胝苦,更使何人别九州”两句,则是设想如果当年大禹能够诉说他治水时的艰辛和劳累,那么还会有谁来分割九州(指中国古代传说的九个州),进一步强调了大禹不仅仅是治水的英雄,更是维护国家统一的伟人。诗句中“胼胝”形象地描绘出劳作之苦,而“别九州”的设问,则凸显了大禹的历史使命和他的伟大成就。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远古英雄事迹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不朽、国家统一的赞颂,以及对于历史长河中个人贡献的深刻认识。
思君如思酒,一日不饮即不欢。
尔来别君已两载,那得不使中肠干。
今朝忽得梁溪招我书,呼舟火急如追逋。
舟子不知行徐徐,而我心中辗转如车渠。
明朝划然见君面,握手纵谈不知晏。
酌君瓮中香美之葡萄,洗我胸中万斛之牢骚。
龙山久别愈岧峣,芦芽怒发菖蒲高。
岁寒始识松凋后,安得尽毁车与棹。
天地为庐室为袄,百壶努力日倾倒,世无别离人不老。